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十九章 游子当行(3)

话里却不置可否,只亲自送他出门,目送那清瘦身影走出院子。

岑夫子走后,院里便静了。

风拂过屋檐,吹得青瓦也沉默。

柳秀莲没说什么,只拢了拢袖子,转身进了灶房。

里头没一会儿便亮起火光,锅勺碰响,柴火跳着。

这一晚的饭香,比年节时还丰盛些。

夜更深了,村里早熄了灯。

姜家屋里,一盏小小的油灯还亮着,灯影细碎,投在墙上。

柳秀莲伏在桌边,手里一针一线地缝着衣裳。

布是过年时剩下的好料子,本想攒着等闺女再大些,今晚却也尽数裁了。

姜义也没言语,坐在一旁,抱着不肯安分的小闺女,轻声哼着调子哄她入睡。

手上倒没闲着,时而递剪子,时而帮着把线理顺,不说话,却在场。

灯火晃悠着,一家三口的影子落在墙上,长长地斜拉出去。

翌日清早,天边才泛出鱼肚白,晨雾还挂在屋檐和草尖上。

姜义披衣起身,照旧赶了半群牲口上山放养。

回来时,天光才亮透,院子里已响起了扎桩的脚步声。

姜明今日显得格外认真,对着弟弟那不太规整的步子,耐着性子一遍遍纠正。

平日里兄弟俩打闹惯了,这会儿却像是长兄如父,话里话外都带着点交托的意味。

“桩下得稳,拳才有劲。别想着花哨,先把根扎住了。”

姜亮倒听得分明,一脸兴冲冲地照做,嘴上还不忘热闹:

“哥,等我去了县城,节假回来给你带糖人!还有那种黏牙的糖葫芦,特长的!”

声音稚气未脱,眼里却亮得像刚升起来的日头。

对他来说,县城只是一座巨大的糖果铺子,既新奇又甜,满满都是未曾见过的好。

不过几日光景,县里的林教头便跨进了村口。

脚步快得紧,风尘未拭,径直往姜家院子而来。

刚踏进门,还没来得及歇口气,眼睛便落在了院中两个扎桩的身影上。

兄弟俩一个高些、一个瘦些,桩稳步沉,腰背如松,气息内敛,看着就叫人心头一顿。

林教头眼皮一跳,再细看几眼,竟有些不信自个儿的眼。

一年前瞧着这兄弟俩,骨骼清奇,确是块练武的好料子。

不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