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四章 姜明离家,喜得龙子(4)

眼,神情默然,眼观鼻,鼻观心,一句话也未多说。

自顾自吃了饭,便回了屋里小憩。

榻上才躺下不久,屋外便传来些细细的声息。

那是小孩子刻意放轻了脚步,却又控制不好力道,压不住鞋底摩擦地面的“沙沙”声。

在姜义这般修为感知中,自是清晰得宛如耳语。

姜义未曾动弹,连呼吸的节奏都不曾改,只是放开心神,默默感应。

果然,是那熟悉的小气息。

姜钧如今才三岁出头,手里却提着个小竹篮。

篮里放的,正是那一篓里最精挑细选、灵气最盛的果子。

小家伙力气不济,提着篮子走得一摇一晃,脚步却极稳。

那小小的身影,透着一股子与年纪不符的执拗。

去的方向,正是后山。

那一副模样,恰如当年他爹一般。

姜义静静感知着那气息,一步一步,熟门熟路地进了林子。

直至被山中屏障遮住,再也捕捉不到分毫,他才缓缓收回心神。

他依旧躺在榻上,闭着眼,只是嘴角却不自觉地,勾起了一抹极淡、极欣慰的笑意。

言传身教,后继有人。

姜家这一脉香火缘分,总算是未曾断绝。

姜明离家以后,姜家祠堂里的讲学,自然又落回到姜义肩上。

以他如今的道行,虽已教不了姜曦、刘子安这等已摸着门槛的后辈。

但教教几个孙辈,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这回,蒲团上听讲的人里,又多了两个面孔。

大儿媳金秀儿,和那刚学会满地乱跑的小钧儿。

金秀儿依旧是那般安安分分的性子,每日来时,便寻个角落,安安静静坐下。

听懂了的,便默默低头记下;听不懂的,也只是轻轻蹙眉,自个儿回去琢磨,从不多言。

小钧儿可就安分不来。

听讲时摇头晃脑,屁股在蒲团上扭得像条小泥鳅,坐不大住。

偏生记性极好,常在第二日趁着旁人不注意,奶声奶气地凑过来,指出阿爷昨日讲经里的某个错漏之处。

姜义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笑摇头,伸手在孙儿头顶揉了揉,叹道:

“说得是。阿爷老了,总拿旧法子教人。”

他心知这小孙儿年纪虽小,却是早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