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太上垂怜,供奉生祠(5)

久久不散。

随着后山灵气溢散,再加上姜、刘两家拿出的固本药材,古今帮也算渐成气象。

里头不乏精满气足的好手,其余人底子也不差。

这帮人干起活来,已非寻常庄户可比。

扛梁若拈草,夯土如击鼓,声声均匀稳当,听在耳里竟觉舒坦。

于是,不过月余,村外便次第起了新舍。

屋宇整齐,却不显刻板,远望宛如棋布。

而在正中的显眼处,新立了一座生祠。

青砖黑瓦,一进小院,算不得气派,却收拾得极净,石阶缝里青苔特意留了几分,看着便有股清古气。

正殿供的,自然是那位灵素道长。

彩塑泥胎,眉目温婉,手中翻着医书,似低头看方,又似垂眸顾众生。

有趣的在她两侧。

不见金童玉女,却是两个稚气未脱的孩童。

左边男童,眉宇英气,脚边一副弓箭,赫然是那“降魔金刚”;

右边女童,丫髻双垂,怀抱药葫芦,神情认真,正是那“药师娘娘”。

祠中不燃檀香,只常年焚着艾草。

药香清苦,与新土新木的气息混在一处,悠悠散开。

过客一闻,胸臆便觉安稳。

生祠落成那一日,村里摆下了场面。

鞭炮噼里啪啦,硝烟里夹着股艾草的清香,顺着风一路飘出去。

姜义被簇拥在太师椅上,手里捧着一盏不冷不热的温茶。

院里人声鼎沸,香火正旺,他却懒得插话,只抬眼瞧着。

乡人们一个个面带虔诚,三尊泥胎塑像前,磕头、焚香,皆是恭恭敬敬。

至于心头滋味,却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热闹散得快。

回到姜家祠堂,只剩下檀香清苦,倒添了几分冷静。

姜钦、姜锦两个小家伙正擦拭着牌位,见祖父进来,忙直了身子。

姜义在供桌前蒲团上盘腿而坐,没去看他们,只盯着那缭绕的香烟,缓声道:

“你们两个,如今也是受人香火的了。”

孩子们心头一震,屏声凝气。

姜义语气仍淡淡的:

“这是福,是莫大的福缘。凭着这份功德,修行路上少走许多弯路。但这也是枷锁。”

他顿了顿,才续道: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