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峰点点头:“您这么说也对!
就算现在有想法,最早也得到明年开春才能逮到春鹰,春鹰还要换毛,也没法用!再加上他们也不懂逮鹰训鹰的技术!”
“乔三儿那边我也托人盯着呢!老头子还没到被人捅咕了一声不吭的年纪,有机会,咱们爷俩也让他难受一回!”
“嘿嘿,行,有情况您跟我说,我去安排人!”
爷俩喝着茶在家里玩了半下午的功夫,直到进山放鹰的猎队人员陆续回来了,岳峰这才清点交接了当天的野味猎物,进城给饭店那边送。
就在岳峰跟陈大爷背后琢磨乔三儿的时候,乔三儿也没闲着。
失去了鹰猎大队工作的王德发,带着几个人也去找过乔牧舟。
再加上付清合失势的抱怨以及闲聊中对鲜活野味的需求,还真让心思活跃的乔牧舟产生了一些想法。
这个年代背景下,普通人可以干的挣钱路子很少,训鹰放鹰这一行,只要懂技术,起步门槛低,收益高,还能组织猎队形成规模。
猎物销售渠道都是现成的,煤矿食堂、机关单位小灶,甚至早市儿,都对这些鲜活野味需求甚大。
外人看来,岳峰组织人放鹰挣钱,不到一年的功夫就盖了新房子,开了大饭店,还搞了两台摩托车边三轮。
乔牧舟说不眼红是骗人的,要不然也不会撺掇着王德发他们带头闹事儿要立棍儿自己单干。
在王德发众人被清退出鹰猎队伍之后,乔牧舟心思就活了起来,利用自己交友广泛的优势,到处托人打听懂捕鹰训鹰的技术人才。
只要能把这里面的门道儿彻底学会,就能短时间里依托王德发这些骨干拉起新的鹰猎大队,然后大把的卖野味赚钱。
这种诱惑,太大了。
连续托朋友打听了一段时间,还真让乔三儿联系到了一个懂行的。
说起来,这个人拐上两道弯儿,跟岳峰多少也有点关系。
是谁?
入秋之后在空军机场受邀当做训鹰技术指导的李文哲他本家小叔,李校常。
李文哲爷俩因为偷鹰的事儿挨了收拾,气不过被撵走之后回家张罗了亲族偷袭伏击了岳峰几人,结果被小涛挑头给全收拾了。
后来这些人,挑头的主犯直接被判了,目前还在笆篱子里蹲着呢。
李校常因为已经六十五了,上次的事儿没有参与,躲过了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