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宕、渭、保塞、河、西沧这些杂州加上神策城、曜武城、百谷城这几座守捉军城并为一郡。
名字圣人都想好了,就叫银郡。
节度使制度是不敢用了,至少在陇西不能。虽然这玩意有利于提高主官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外扩张欲,减轻中央财政压力,但辟如养出独立强藩、节帅野心滋长等风险很大。如今米伽卒被自己打跑了,可就得谨防其他野心家露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
鉴于蕃汉杂处,投降的吐蕃、党项领主很多,考虑到潜在的造反,银郡太守得加“守捉使”与“行营招讨使”职衔。
唐制,山河形胜、情势复杂须外兵驻守之地,大者武士满万人称军,小者称守捉、城、镇。军有军使,城有城使,镇有镇将,各种机构都有使。军事基本独立。在你的防区之内,除了朝廷和节度使,谁也管不了你。
至于行营招讨这个常职,国朝始置应是为遏制沙陀、突厥、回鹘、浑诸部而成立的代北行营招讨使。河东节度使、振武军使长期兼领。贤妃的爷爷就干过说白了就是允许挂这个职务的地方官可以随时不需要通过征得中央知情、同意而对该地区、某势力实施打击。
意义重大,故而国朝常置行营招讨使的地方一直都很稀少。
圣人认为银郡太守需要这个权限。为什么不给银郡尉?手握屠刀的武夫得到这个权力,利弊还用说吗。
银郡太守、尉的人选,圣人一早就想好了。
崔公、武熊搭班子。以崔公的老辣,做这个太守绰绰有余。武某人和剩下的邠师这帮小毛孩子太顽劣了啊,得用异域风情感化改造一下就像带着家人到凉州戍边的两千多户郓军,没几年就变成了乖宝宝这才是好武士嘛!
邠师不同意?
咳咳,圣人也压根不会征求他们的意见,没清算旧账就是帝心仁厚了。回头把这六千多武夫的爷娘和老婆孩子送来,大伙就在银郡好好过日子吧。
最后一个事就是噶德悖、论吉琼、野诗长明等人及党项诸部的军队怎么改编了。
国朝其实有成例。
安史之乱前,关西地区存在大量“皇协军”,比如河西节度使下辖屯驻在敦煌的豆卢军,服役武士全是吐谷浑等部胡人。再比如墨离军,由薛延陀、吐谷浑、突厥人组成。批量胡人帮着汉兵镇压批量造反的胡人,见过没?后世有,只不过反过来了。
暂时也可以这么办。
圣人决定从外军九校各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