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18 赋能(3)

员,也作为金主,他的表态还是有一定份量的,最终也就让dlf确定会以开源的方式来运转。

当然了,dlf的定性是非营利性组织,而为了维持运转还会有个商业实体,涉及到后者的技术成果必然是没法开源的。

俞兴不需要知道全球最顶尖的机器学习涉及到什么变革,他只知道像dmlc社区这种研究机器学习工具的方向必然是用的人越多越好。

随着dlf确定最后一件事,这次的会议也就落下帷幕,参会者都要陆续返回不同地区和不同岗位。

4月25日,包括俞兴在内,首次参加申城机器学习暨通用人工智能大会的人一起合影留念,都希望国内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和孕育。

不过,委员会的委员们暂且留下,又以余凯和陈天奇为代表,接受申城媒体的采访,吹捧了一番这次会议的意义,顺势拿到申城国投的3000万华夏币投资支持。

这笔资金相较于余凯的筹资目标是不多的,但对于市里的支持已经不算少。

余凯送走学术同仁,关于这一趟的临港交流有喜有忧。

喜的是,地平线也拿到了三家机构1000万美元的天使轮,他可以开启自己个人的事业。

忧的是,dlf筹措的资金不足一半,接下来可能真得看俞总的眼光如何了。

“俞总,谢谢你,国内机器学习要是能有大发展,你是首功。”余凯吃着碳硅集团的食堂,对俞兴连连感谢,“地平线也得谢谢你,没有你对高瓴他们的强调,他们也没法这么快下决心。”

虽说有赠品之说,但真要确定投钱也是有考量的。

高瓴、五源、毅达这三家投了地平线公司的机构在与余凯交流完创业规划之后还找到了俞兴,向他请教这样一个号称要聚焦智能驾驶出行方案的硬件侧项目。

俞兴没有重复余凯自己介绍过的东西,他只是从碳硅集团的需求出发,谈了谈地平线的将来。

“我们现在用的芯片是以色列mobileye公司的,如果地平线能成,我们以后一定会切换到地平线公司。”

“不光我们,但凡国内以后做新能源的厂商都会有这方面的需求,因为,我们在和mobileye沟通的时候,希望他们能针对国内路况技术做一些提升和优化,比如修路的锥筒,但他们拒绝任何本地化的修改。”

“这些国际供应商都是类似的毛病,普遍觉得在国际市场研发了产品,现在到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