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2章 坐火车和知青(3)

的铝饭盒,下面是白米饭,上面盖着辣椒炒肉,炒鸡蛋或是半个卤蛋,炒青菜或萝卜,满满当当的才卖三毛五分钱。

我一般要么吃盒饭,要么去餐车吃,人家铁路上有专供物资,比街上的饭馆儿可实惠多了"

"呃~"

他越说路平安越后悔,谁知道这年代火车上吃这么好啊?搞的他都想住在火车上了。

不过没事儿,茶叶蛋放在空间里又坏不了,路平安也可以改去餐车吃饭。

"怎么称呼啊哥们儿?"

"路平安,你呢?"

"罗家栋,今年十九了,你多大了?"

"我也十九了。"

"不会吧?我还以为你顶多十五六呢。"

"哦,我脸儿嫩,看着小。"

"你哪天生日?"

"我大年初一。"

路平安不算撒谎,他确实是大年初一一头栽到这个年代的,说是大年初一生日也不算错。

至于年龄么,瞎报呗。

反正这年头只有户口本儿,连个身份证都没,更别说带着照片的身份证明材料了。

要不然文艺作品、影视剧里那么多顶替下乡,顶替工位的事儿是咋操作的?

"你比我大仨月,我喊你路哥吧?路哥,你去京城办什么事儿?走亲戚么?"

"嗯嗯,走亲戚。"

"我家是京棉三厂的,就在八里庄那一带,你听说过么?你亲戚是哪儿的?"

"我家亲戚不是城里人,是燕郊山里的。"

"这样啊,诶"

罗家栋这小年轻是个话唠儿,京城管这种人叫侃爷,特能说。

都不用路平安找话题,罗家栋自己就能嘚吧嘚吧的从年龄聊到下乡的生活,再聊到他的学校和家庭,聊到他们家所在的京棉三厂有多么的辉煌,待遇有多好。

路平安不但没反感,反而自觉做好了捧哏的活儿,这个他太擅长了。

和罗家栋的谈话中,路平安也掌握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比如上山下乡具体是怎么回事儿;

比如各地知青的待遇和生活有什么不同;

比如京城生活的各种小细节;

比如这个年代的各种政策与规定;

这些都是路平安欠缺的知识,路平安怎么会反感罗家栋话多呢?

罗家栋是家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