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十六章 焦虑(1)

这天早上,送走王氏和廖源,沈云姝把换下来的几个特制麻糬饼放到面前看了会,仔细思量。

要在一年时间内赚够五百两,靠麻糬饼是不可能的。她的计划是利用麻糬饼这样平价好吃的点心攒够第一波本钱,再通过喜糕喜饼积累优质的客源和口碑,然后开铺子售卖她极其拿手的西式甜点。

如果喜糕喜饼卖不出去,她的第二步就无法开展。

据王氏和廖源所说,这么多天其实有不少人问过她的喜饼,但最终都没定下来。

倒是有和之前人家一样,买普通的麻糬饼回去点个红点当喜饼的。

这让沈云姝有些挫败。

王氏带出去的样品,她几乎每十天就会做细微更新,花样颜色挑不出问题,就是放在现代也能打一打,唯独就是少见了些。

如果老百姓不愿意为创意和颜值买单,那她之后的致富之路就会很难走。

沈云姝深呼吸了几下,把心中突然翻涌起的焦虑按了下去,命令自己理智分析。

一个产品有人问没人买,肯定是哪些地方让客人产生了顾虑。

最有可能的是价钱。

她的定价确实比市面上喜饼贵一点,但新奇漂亮的东西有些溢价是应该的,而且一旦降价,以后再想卖贵就很难了。她就是要靠喜饼多攒点本钱的。

口味更不是问题。

麻糬饼卖了这么久都很受欢迎,王氏和廖源现在已经跑遍了汴城的大街小巷,每天都能光篮,这点沈云姝也有信心。

思来想去,只有可能是两点。

一是麻糬饼最佳口感只能维持两天,而且质地柔软容易变形,讲究的客人自然要考虑一下。

二来她这东西太新奇,在办宴席的社交场合,接受度还是比不上传统喜饼。

两点都让沈云姝感到头疼。

这里没有保软酶这类添加剂,没法延长麻糬的赏味期。如果为了保持造型像现代那样做到每个分装,成本就会直线上升,不现实。

至于接受程度,更是需要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只少她暂时还想不到什么绝佳的营销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即使这样,麻糬喜饼也并非卖不出去,毕竟味道价格样子都不错,总会有愿意尝试的人家,但被动等待,销售量就会佛系,现在可不是能佛系的时候。

“想什么呢,这么认真?”

杜锦香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