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的限制条件在她这里都可以适当放宽。
这得益于夏教授师门传承悠久,在中医界人脉广泛、关系网深厚,能够为优秀的弟子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鉴于李毅飞卓越的学习能力和扎实的知识储备,夏教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不再让李毅飞继续跟着自己学习。
当初,夏教授与另外两位教授共同制定了对李毅飞的培养计划,他们预估李毅飞至少需要在每位教授门下学习两年,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虽然之前曾提及李毅飞明年可以本硕毕业,但那只是初步设想,且有诸多前提条件。
如果李毅飞在学习过程中达不到要求,仍需按照传统的“4+2”模式完成学业。而如今,李毅飞的表现远超预期,这让夏教授不得不重新思考培养方案。
她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与学校沟通,为李毅飞开创这种特殊的毕业先例?回想起当初三人制定的培养计划,夏教授不禁感叹,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馊主意”。
此时的李毅飞,还沉浸在学习成果的喜悦中,全然不知三位教授的纠结与打算。他单纯地以为,按照夏教授所说,自己明年就能顺利本硕毕业。
前世就读于普通院校的他,从未见识过顶尖学府如此灵活的培养模式,也没有深入思考其中的复杂情况。
他哪里知道,在学术严谨的高校中,刚入学一年就实现本硕毕业,几乎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而这一切,其实是三位教授有意为之,他们希望通过这种看似宽松的说法,来观察李毅飞在多学科学习道路上的真实能力和发展潜力。
如果李毅飞确实天赋异禀、后劲十足,学校将全力培养;若他表现出后劲不足,学校则会建议他专注于一门学科,脚踏实地地学习。
结束了跟随夏教授的坐诊学习,李毅飞回到宿舍,他与夏教授的学习阶段告一段落。
此时,他想起了路教授布置的任务——撰写两篇毕业论文。李毅飞深知这是对自己学术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好机会。
经过一番思考,李毅飞确定了两篇论文的主题。第一篇论文,他打算写一篇关于房地产未来几年发展对经济影响的较为浅显易懂的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趋势,探讨其对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影响;
第二篇论文,他则准备深入剖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大胆预测明年可能出现的世界经济崩盘及其对各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