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 41 章 流年似水(2)

被废弃,而是被他拆解改造,搭建成一个小型实验室,作为“个人技术探索”的载体。

这样既合理利用了资源,也巧妙规避了可能的非议。

在股票投资上,他早已摒弃早年的“疯狂”策略,转向稳健。他精心选择了一批基本面扎实、分红稳定、前景良好的蓝筹股进行长期配置。

这种“佛系”的投资方式,让他的股票账户积累了可观财富。饮水思源,他慷慨地向母校捐赠了一笔巨款。

这两年,他的恩师路教授和经济学院的伊院长,为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像伯乐一样,不遗余力地为他引荐。

在他们的带领下,李毅飞得以结识财经界的重要企业家和行业领袖,初步构建了高端人脉网络。

尤其难得的是,凭借导师的引荐和自身逐渐显露的见解,他得以接触到国家财政部相关司局的负责人和专家,进行交流学习,为他未来的道路铺垫了基石。

同样,在宗老师和陈院长的帮助下,他也接触了法学系统内的一些关键人物。

李毅飞头脑清醒,深知这个体系庞大复杂,现阶段的目标是建立基本的联系和沟通渠道,为未来可能的交集打下基础。

李毅飞始终惦念着老家安阴的父母。他多次想接二老到京城生活,但父母习惯了家乡的闲适和邻里关系,婉拒了。

他理解父母的选择,不强求,却为家人的长远生活做了周密安排。他在江省省会和日后可能常去的魔都,分别购置了位置优越的房产,既有郊区别墅也有都市大平层。

同时,为了妹妹将来能在市区接受良好教育,他征得父母同意后,在安阴市区购置了两套学区房。

参加中央机关选调生考试,是李毅飞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他向一直关心他的伊院长郑重汇报了这个选择。

伊院长眼中满是欣慰和期许,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考,拿出真本事。学校的推荐,院里和学校一定全力支持!”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既是动力,也让他倍感责任。

安顿好一切,李毅飞全力投入选调生考试的最后冲刺复习。他那“过目不忘”的天赋,在经年累月的高强度系统学习下,被磨砺得更为强大。

思维更敏捷,理解更深入,逻辑更清晰,融会贯通的能力显著提升,他全身心投入,最后的拼搏从未松懈。

毕业季来临。李毅飞迎来了他学术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一天——经济学、医学、法学,三门博士学位论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