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4日,京城,什刹海。
距离选调生笔试结束已过去一个多月。冬日的京城依然寒冷,什刹海畔的四合院群落,青砖灰瓦上覆着薄霜,檐角挂着细小冰凌,在清冷的阳光下闪着微光,透着一种静谧。
考试结束后,李毅飞按照礼数,分别向三位指导过他的老师汇报了情况。
最后,他拨通了燕京大学经济学院伊院长的电话。听筒里传来师长关切而温和的声音:“毅飞啊,尽力了就好。
还有个消息,咱们学校校长履新书记了。老书记呢,上级安排去江省工作了。”话语简单,却蕴含着师长对学生前途的关注。
挂了电话,李毅飞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停顿片刻,还是编辑了两条简短的信息:
“恭喜书记履新!”
“祝贺老师赴江省工作!”
信息发出,他并未期待回复。无论是新任校党委书记,还是赴任地方的老书记,此刻必定事务繁忙。
他没有回海淀区的住处,而是驱车去了什刹海。早年购置、精心修缮却少住的一套四合院,成了他临时的居所。
选择这里,图的是便利和清静。推开朱漆大门,庭院深深,古树枝桠在冬日更显苍劲。
住在这里,能为即将到来的面试省去奔波,也多一份沉潜的心境。院内暖气充足,隔绝了外面的严寒。
出乎意料,手机屏幕不久亮了。先是新任校党委书记回电,语气沉稳带着勉励;
紧接着,铃声又响,竟是远在江省的老书记!听筒里传来那熟悉而有力的声音,李毅飞握着手机,心头掠过一丝真实的受宠若惊。
他没想到,在这新旧交替、百事缠身的时节,两位师长还记得他这个学生,亲自打来电话。
“毅飞,考得感觉怎么样?状态调整得如何?”电话里,两位师长的关切相似,风格却不同。
书记语调沉稳内敛,老书记则透着爽利干练。李毅飞一一恭敬作答,言语谦逊而笃定。
电话那头是温和而有力的勉励:“嗯,好好准备面试。调整好状态,我等你下一步的好消息。”这简短的话语,胜过千言万语。
时间在等待中流逝。1月15日上午九点,四合院内,手机铃声响起,屏幕上显示“伊院长”。
“毅飞!”伊院长的声音带着由衷的喜悦,“成绩出来了!笔试第一名!好小子,表现优异!面试关一定要稳住,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