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 63 章 万事俱备(2)

层面的验证,也关乎他在县里的威望和影响力。

果然,卫氏李脸上的笑意明显加深了,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得。

他拿起那份盖着市政府办公厅印章的批示文件副本,扫了一眼,手指在“孙国栋”的签名上轻轻点了点。

“哦?孙市长真这么说了?”他看似随意地问,语气却透着一丝被搔到痒处的舒坦。

对他而言,这份来自市长的高度评价和实质性的资金支持,无疑是对他领导方向的极大肯定,也为他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李毅飞带来的消息,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千真万确,卫书记!孙市长亲口说的。”李毅飞笃定地回答,眼神坦荡。

他心里明镜似的:卫氏李此刻的愉悦,核心在于这份“政绩”和“肯定”挂在了他卫氏李的名下,成了他**政绩簿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他争取更大的进步空间增添了重要砝码**。

“嗯,不错,不错!”卫氏李放下文件,笑容更盛,“毅飞同志,你这次跑市里,辛苦了!为我们多水,立了一功!”他难得地用了“我们”,显得格外亲近。

“都是卫书记您领导有方,给我指明了方向,我不过是跑跑腿。”

李毅飞立刻将功劳推回去,姿态放得极低,“没有您前期的大力支持和那50万的启动资金做基础,我哪有底气去跟孙市长开口?

孙市长也是看到我们县里、镇里是真想干事,才这么痛快。”

卫氏李显然很受用这种“功劳归于领导”的表述,他身体微微前倾,带着点探究地问:“150万孙市长这次倒是爽快。毅飞啊,你跟孙市长以前就认识?”

这才是他真正关心的问题——李毅飞凭什么能从“铁公鸡”孙国栋那里要来这么大一笔钱?这背后的人脉关系,值得玩味。

李毅飞心中早有预案,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带着点“往事不堪回首”的苦笑:“卫书记您明察。

谈不上认识,就是在发改委工作时,孙市长当时来首都跑项目,我们处负责对接过几次。

孙市长工作作风严谨,要求高,没少挨他批评。

这次去,我也是硬着头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咱们多港镇的困难和您的决心反复汇报,可能是那份计划书确实打动了孙市长,也可能是他觉得我这个‘老熟人’下了基层想干点事不容易总之,运气好,运气好。”

他巧妙地将“旧识”关系淡化处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