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明沐的汇报,让他感同身受的压力倍增。环保是国策,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但经济下滑、民生凋敝,同样是他这个一把手无法回避的责任。两者如何平衡?如何破局?
“他们说的,是事实的一部分,”谢长林声音低沉,带着思考,“环保要求只会越来越严,这是大势所趋。
靠牺牲环境换发展的老路,确实走不通了。但是!”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冷明沐,“难办就不想办法了?坐等企业跑光?坐看经济滑坡?这不是理由!这是懒政!是不作为!”
冷明沐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书记说的是。关键问题是,怎么破这个局?怎么在守住环保底线的前提下,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需要魄力,更需要懂行的人。”
谢长林的目光重新落在地图上那几个刺眼的红点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
会议室里一时陷入了沉默,只有空调送风的微弱声响。
“明沐同志,”谢长林忽然开口,打破了沉寂,“铜山市阳兴的主要领导,看来思路和能力都跟不上形势了。换人吧。”
冷明沐精神一振:“书记和我想一块去了!不换思想就换人!只是换谁去?
谁能担得起这副重担?既要懂经济,能开拓新路,又要懂政策,能守住底线。这样的人选,不好找啊。”
谢长林微微颔首,这确实是个难题。他按下内线电话:“请薛高宇部长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很快,省委组织部部长薛高宇敲门进来:“书记,省长。”
谢长林示意他坐下,开门见山:“高宇部长,铜山市和阳兴县的情况你也清楚。我和明沐省长商量,认为需要调整主要负责同志。
组织部这边,有没有合适的、能力突出的正处级干部推荐?特别是要有开拓精神,懂经济,也要有政治敏锐性,能处理好发展和环保关系的。”
薛高宇显然早有准备,略一思索便回答:“书记,省长,合适的人选,组织部备选库里是有几位。
比如财政厅的刘副厅长,发改委的张副主任,都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正处级干部,在省直机关工作多年,能力是公认的。”
冷明沐追问道:“有基层主政经验吗?特别是处理过类似复杂局面的?”
薛高宇摇了摇头,坦诚道:“这刘副厅长和张副主任,主要经历都在省直机关,基层主政经验相对缺乏。
处理铜山、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