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就彻底废了!”
恩威并施,胡萝卜与大棒并举!李毅飞将基层政治手腕的“刚柔并济”运用到了极致!
他精准地拿捏住了这些“老油条”最深的恐惧和最现实的渴望,将他们逼到了悬崖边上,同时也递出了一根唯一的救命绳索——跟着他干!
长时间的沉默,压抑得让人窒息。终于,海洋重工常务副总杨乐山,这位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技术型干部,第一个扛不住了。
他抬起头,脸上交织着恐惧、挣扎和最后一丝不甘熄灭的侥幸,声音干涩沙哑,带着破釜沉舟的意味:
“李李县长!我杨乐山在海洋重工干了一辈子,说不想它好,那是假的!
我有心重振重工!可是可是您也看到了,我们厂技术落后得不是一星半点!新设备买来没人会用,更没人会修会保养!
老设备趴窝,合格率低得吓人!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撑,光靠喊口号,有心也无力啊!”他的话里,透着技术人的无奈和一丝最后的试探——要支持!
李毅飞盯着杨乐山看了几秒,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刺穿他的灵魂。
就在杨乐山快要承受不住这目光压力时,李毅飞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强大的、令人安心的力量:
“杨副总,你说的是客观困难。但,”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极其严厉,“这绝不是裹足不前、心安理得混日子的理由!
没人?不会去找吗?!技术不会?不会去学吗?!县里可以帮你们协调专家资源,可以组织技术培训,甚至可以牵线搭桥引进技术合作!
但是!”李毅飞重重敲了一下桌子,“下一次,我不希望再听到任何强调客观困难、推卸主观责任的废话!
我要看到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行动!明白吗?”
“明白!李县长!我明白了!”杨乐山如同被鞭子抽了一下,猛地挺直腰板,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被逼到绝路后反而生出的狠劲和希望!
李县长不是空话,他指出了路,也给了支持的可能!
有了杨乐山带头,剩下的几人心理防线彻底崩溃。陈明远、孙卫国等人再也不敢耍滑头、玩心眼了。他们争先恐后地表态:
“李县长,深海造船厂一定全力配合县政府整顿!生产管理上的问题,我回去立刻梳理,拿出整改方案!”
“纺织厂一定痛定思痛,从内部管理抓起,狠抓质量和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