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章 鹰视狼顾(2)

了?

话本,就是后世常说的小说。

其实“小说”的说法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出现。

诸子百家中就有一个小说家流派,谓之:“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只不过小说这种文体,在不同的朝代又有不同的说法,比如魏晋时期将其称作“志人”或“志怪”,唐朝则将其称作“传奇”,而明朝则普遍接纳了宋元的说法,将其称作“话本”。

而自明太祖皇帝松开了刊刻出版的限制,加上明朝百姓的识字率逐渐达到四成,刊刻出版行业也迎来有史以来最为蓬勃的发展期。

在此基础上,通俗文艺作品的市场需求也在飞速增长,这才有了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等名著小说扎堆刊刻出版的现象。

与此同时,通俗文艺作品的创作者也自然而然的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至少对于明朝的文人墨客而言,能够有书局刊刻出版自己的文章,还能卖的出去获得收益,就已经有了满世界吹逼的资本,哪怕刊刻的是通俗文艺作品。

为此还有不少人自费刊刻出版自己的文章,就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

进士读的是圣贤书,写的是八股文,自然也都自诩文人墨客,当然不能例外。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同为进士,他们写出来的文章除了读卷官之外,拿出去只怕根本没人多看一眼。

而鄢懋卿和他们一样才到京城不久,居然就能鹿鸣阁的掌柜找上门来好声好气的求稿了?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这越发比杀了他们更难受,让他们上哪说理去?

与此同时。

一个人率先从走廊中走了出来,身上只背着一个小包袱,两手空空有说有笑,看起来好不轻松惬意。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刚刚被严世蕃逐出豫章会馆的鄢懋卿。

他哪里有半点狼狈,更莫说丧家之犬一般的丑态。

而刘掌柜则紧随其后,吃力的扛着一个木箱子,脸都胀得略微发红,却还陪着笑与鄢懋卿交谈,多少带了那么点讨好的姿态。

这可真不是鄢懋卿不帮把手,实在是刘掌柜过于殷勤,死活不让他搭手。

“严公子,诸位年兄,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告辞。”

见严世蕃和张裕升等人此刻都目光复杂的望着自己,鄢懋卿淡然一笑,最后又向众人施了一礼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