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皇帝遇刺,长安戒严(第一章)(4)

承乾沉默了下来,最后他终于抬头道:“太子少詹事算一个。”

一侧的左卫大将军李大亮忍不住的看了过来。

东宫那么多人,太子詹事于志宁,太子率更令长孙祥,太子仆独孤打包,但是太子却只选择了太子少詹事张玄素,为什么?

“稳妥。”魏征稍微松了口气,赞同的点头,然后看向一侧,说道:“宿松县公也跟着一起去吧。”

郑仁泰诧异的拱手:“喏!”

“传令下去,今日长安城东,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全部晚开一个时辰,左右卫立刻派一千骑兵,戒严东西,沿途收拢所有从骊山逃窜回长安道乱兵,同时等待骊山消息,皇帝圣旨一到,立刻前往骊山护驾。”魏征极短的时间内作出了安排。

李大亮肃然拱手道:“末将领命。”

魏征点点头,然后转身看向李承乾,神色郑重的说道:“太子就留在承天门吧,陪老臣一起等着。”

“是!”李承乾没有丝毫犹豫的躬身。

皇帝遇刺,谁的嫌疑最大?

不用问,是太子。

太子的一举一动,在现在这个时候,都有可能会造成误解。

一个不小心,就会形成太子谋逆、血流成河的局面。

前汉戾太子刘据的那件事,是每个皇帝都要小心戒备的。

哪怕,这件事情最后平安度过了,李承乾在这中间的任何行为,都会被人放大了看。

任何的行差踏错,都有可能导致万劫不复。

所以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

骊山,温泉行宫。

皇帝坐在长榻上,皱着眉头看着两个被死死绑住,不停磕头叩首的禁卫队率,面色不解的说道:“查清楚了,只他们两人谋划,与其他人无关?”

左千牛卫将军常何拱手道:“启奏陛下,朝寝殿射箭的,只有他们两人,但随后掀起混乱,却是从他们麾下的士卒开始的。”

“惮于行役,冀上惊而止,乃夜射行宫。”

李世民抬头看向常何,眯着眼睛说道:“常何,你觉得这种理由朕会信?”

皇帝东巡,无非从长安到洛阳,骑马而行,若是长途不停,不过数日而已。

如此,能有什么累的。

即便是再累,也不至于用箭射皇帝寝宫。

唐律,凡以箭向宫殿内射者,箭及宫墙,徒二年;达于殿墙,徒二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