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皇帝诧异的接过奏本,然后看了起来。
李承乾目光微微落下,他已经知道是什么了,高句丽内乱的消息到了。
不过他不明白的是,百骑司早已经将消息送到了长安,皇帝却选择在现在今日,将一切公开在百官面前。
是在激励人心吗?
“臣,营州都督张俭,奏高丽东部大人泉盖苏文弑其王武。”长孙无忌站在群臣左上,宣读奏本的同时,也将满殿群臣的动静尽收眼底。
听到高句丽国王被其泉盖苏文弑杀,群臣不由得轻轻哗然。
盖苏文,高句丽东部大人,大对卢,也就相当于大唐的宰相。
而且是独相。
不,甚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国相。
其人所拥有的权势,还有个人家族的力量,在高句丽几乎已经是仅在其王之下。
这样的人,终于忍不住犯上作乱了吗?
长孙无忌拿着奏本,继续宣读道:“盖苏文凶暴,多不法,其王及大臣议诛之盖苏文密知之,悉集部兵若校阅者,并盛陈酒馔于城南,召诸大臣共临视,勒兵尽杀之,死者百余人。”
李承乾坐在轮椅之上,平静的听着。
皇帝要伐辽东,伐高句丽,但注定了这一切不可能一次功成。
便是后来李治即位,也是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将高句丽灭国。
所以这些事情,将来必然会落到李承乾的手中。
这一世,灭高句丽的不可能是李治,必然是他。
如何彻底的灭绝高句丽,还有百济和新罗,这是他李承乾需要考虑的。
尤其是新罗,后来几乎窃取了大唐在东岛的一切成果,这是李承乾需要极为注意的。
“因驰入宫,手弑其王,断为数段,弃沟中,立王弟子藏为王;自为莫离支,于是号令远近,专制国事。”长孙无忌稍微停顿,看向皇帝道:“陛下,莫离支如同大唐吏部兼兵部尚书也。”
李世民点点头,抬手示意长孙无忌继续说。
长孙无忌拱手,继续道:“盖苏文状貌狰狞,意气凶险,身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每上下马,常令贵人、武将伏地而履之;出行必整队伍,前导者长呼,则人皆奔迸,不避坑谷,路绝行者,国人甚苦之。
臣,营州都督张俭,请伐盖苏文,以解救高句丽百姓于水火之中。”
群臣神色肃穆,张俭话说的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