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上说清楚了。”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对你封赏,其实真正的关键,在于护国两个字。”
“护国。”文成公主琢磨着这两个字,忍不住眼底闪过一丝震惊。
李承乾抬头,看向后院的拱门之下,对着站在那里的太子李象微微招手。
皇帝出行,天下瞩目。
如今文成公主府,就在皇宫东侧,实际上也就是在东宫东侧,所以李承乾将李象也叫了过来。
“父皇!”李象走到亭台之上,然后按照李承乾的示意,给他和文成公主一起倒茶。
李承乾看了李象一眼,然后才又看向文成公主道:“太子为人仁厚,朕又教导多年,多番历练,朕起码可以说一声,他是一名合格的储君。”
文成公主目光微微一挑,她转眼间就捕捉到李承乾所提的核心二字。
合格。
“将来朕退位,他登基,起码做一名守成之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李承乾突然笑笑,说道:“如今天下安定,四夷宾服,剩下的,无非就是治理天下的事情,其实做个稳重的守城之君,也是天下的一件幸事。”
“陛下!”文成公主轻轻躬身,目光忍不住的看向了一侧的李象。
李象站在皇帝身后,脸上满是苦笑。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太子诸般都好,但唯独欠缺一点,目光不够敏锐,很多问题,他很难一眼就看清楚背后深层的矛盾和隐患所在或许是因为他还年轻,见的事情还不够多。”
“所以陛下才想要让臣妹领着听诉之权。”文成公主终于明白了过来。
听诉之权,除相关有司之外,历来是太子独有的权利。
“是的。”李承乾点点头,侧身看向李象道:“听诉之权,除了一方面让你了解百姓疾苦,同时,也是要你看清楚这背后深层的问题,然后以此来看清楚相关诸司的行事风格和问题。”
天下之事,运行自有其规。
一般情况下,应该很少会有那种冤屈和不满之事,但这种事情实际上却是到处都有。
这里面除了冤情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为什么朝廷运转之间会出现这种问题。
是制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文成公主已经彻底听明白了听诉之前的核心,他是皇帝让太子用来制衡三省六部九寺的。
但是,李象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一点。
东宫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