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领旨。”李象沉沉叩首,面色凝重。
李承乾也默然起来,久久不再开口。
大殿之中的气氛,一时间有些沉重。
“朕知道你在想什么。”李承乾看向李象,感慨一声道:“你在担心,明年朕还会不会传位?”
“父皇!”李象“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认真恳求道:“儿臣请父皇收回成命,勿要轻易退位。”
“你朕是了解的。”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这些年,东宫诸臣多用心在安东和蕃州,借此,你对天下认知极深。”
只有认识到天下之难,才会明白天下之重。
这也是李承乾区别于其他历朝皇帝的不同处,他更加不会将自己的太子,像牲口一样的圈禁起来,唯恐他们掌权。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朕才让你领政事堂,然后三年传位,如今你的确做了一些不够尽善尽美之事,但朕没有改变传位的想法。”李承乾一句话落下,李象惊愕的抬头。
“人心。”李承乾看着自己的儿子,摇摇头,说道:“一方面,朕老了,心力不足,偶尔处置还行,但长久行事,难免出错,天下事,就在幽微之处,日积月累,便会崩坏。”
李象下意识的点头,如今的他逐渐认识到了这些,但是知易行难,所以才有种种错处。
“更别说东宫有那么多跟随你的臣子,你说不登基就不登基,很多人会失望的。”李承乾眼神一冷,看向李象道:“同样的道理,人心幽微,一旦有变,长久下来,会发生什么,太子,你心中没有想过吗?”
“儿臣,儿臣”李象咬牙抬头,说道:“东宫必然没有这种臣子。”
“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也没有,人心幽微,便是皇帝也掌握不住。”李承乾摆摆手,道:“朕让你领政事堂,实际上是让你在登基之前,积累足够的声望,不是说打算考验你,所以,明年照常传位,但是,这一年你要反省自己,然后将天下事处理的更妥当些,让天下人心敬服,这才是你需要做的。”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李象沉沉叩首。
李承乾笑了,摆摆手道:“起来吧,跟着你一起去和你母后用膳,她有些日子没有看见你了。”
“是!”李象这才松了口气,但他还是认真拱手道:“日后儿臣还请父皇多加教诲,便是儿臣登基之后,也是如此。”
李承乾一愣,叹息一声道:“好。”
ps: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