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俺两百斤高粱才行。”
何程氏点头道:“库里有上千斤碎高粱,用上五天没问题。”
高粱本来就贱,她家的高粱不知何故又都被碾碎了,就更不值钱了。
“那够了。如果一切顺利,五天就能用光库里的柑子。”苏录点点头,又叮嘱道:“老板娘,你负责将所有的竹筒再煮沸一遍、清洗干净。干这行食品安全最重要,给人喝坏肚子就完蛋了。”
“好!”何程氏点点头,挽起了袖子。这还是她家里遭遇大变后,头一回又有了干劲!
“那我能干什么?”小田田也举起手,主动请缨。
“你给你娘打下手。”苏录温声笑道。
“那你爹呢?”苏有才也跃跃欲试。
“老爹的任务也不轻。”苏录屈指道:“咱们摆摊的幌子、旗子都得你来写,还有竹筒上也要做好标志,一是区分开两种饮料,二是退瓶的时候也好有个分辨。”
“那我呢?”大伯也主动请缨道:“看着你们大过年的还要忙,我也不好袖手旁观。”
“还真有事儿,必须得大伯出马。”苏录笑道:“怎么把这一摊运到太平镇;到了之后,又该拜哪个码头,在哪里设摊?这些只有大伯能搞得掂。”
“哈哈哈,你小子还挺有识人之明!”大伯被捧得很开心,拍着胸脯道:“放心吧,你大伯在太平千户所,那叫螃蟹过街——横着走,这些事情只管交给我!”
“大伯真是太可靠了!”捧场兄弟虽然已经不信他这套了,但还是立马奉上马屁。
~~
接下来两天,众人各司其职,忙得热火朝天。终于在初三晚上,一切准备停当。
初四天不亮,苏家四个男人已经挑着担子上上下下好几趟,将一应所需从何家酒坊运到了江边栈桥上。
这些玩意儿着实不轻,光柑子、甜醪和井水,净重就有两千斤。还有两千个竹筒子,各种工具家什幸好大伯和苏泰都力大如牛,一个顶俩。
两个书生虽然肌无力,但也很努力。就连小寡妇三人,同样力所能及地一起搬运。
为了能摆脱各自的困境,所有人都拼尽了全力
天亮之前,所有东西装上了船。
见大伯找的是条歪屁股船,苏有才小声道:“这种船一趟可不便宜。”
“嗯,个龟儿一天要我一百文。”大伯肉疼道。
“这就是过年没活儿,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