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奇芭死飘心且大(三)(5)

时,远远看见一片开阔的稻田里聚着二十来号人,有人挥着镰刀割稻,有人把成捆的稻子往打谷机旁送,还有几个婶子蹲在田边捆稻草,说说笑笑的声音裹着稻穗的甜香飘过来。我站在田埂边看得发怔,忽然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姑娘,是来玩的不?要不要试试割稻子?”

回头一看,是个穿蓝色工装裤的中年男人,裤脚沾着泥点,手里握着把磨得发亮的镰刀,脸上挂着憨厚的笑。他是这片稻田的主人,姓王,村里人都叫他老王。我本想推辞,可看着他手里的镰刀,又想起自己这些年飘在各地,从来没碰过农活,那颗“奇葩”的飘心突然犯了劲——反正也没什么事,不如试试?

老王教我把镰刀握在右手,左手拢住一束稻穗,刀刃贴着地面斜着割。我学着他的样子试了一下,结果稻穗没割下来,倒把自己的手划了道小口子。老王赶紧从口袋里掏出创可贴给我贴上:“别急,慢慢来,这活儿看着简单,实则要巧劲。”他重新给我示范,手指捏着稻秆的力度、镰刀挥动的角度,都讲得仔细。

这一次我学得慢,每割一束都要停顿一下,调整姿势。太阳越升越高,晒得后背发烫,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滴,掉进稻田里,瞬间没了踪影。割到第三捆时,我胳膊酸得抬不起来,腰也直不起来,只能坐在田埂上喘气。老王递过来一瓶水:“城里姑娘没干过这活,能坚持到现在不错了。”

我喝着水,看着田里忙碌的人。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割稻的速度比年轻人还快;还有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拿着小镰刀在旁边帮着递稻穗,脸蛋晒得通红,却笑得格外开心。他们没人抱怨累,反而时不时互相打趣,笑声裹着稻香,在田野里飘得很远。

歇了会儿,我又拿起镰刀。这次没再急着求快,而是慢慢找感觉,不知不觉竟也割得有模有样。到了中午,老王留我在他家吃饭。他家就在稻田边的小院子里,院子里晒着刚收割的稻子,金黄一片。老王的媳妇端上刚蒸好的新米饭,配上炒青菜、腌萝卜,还有一碗鲜美的鲫鱼汤。新米饭嚼在嘴里,有股淡淡的甜香,比城里买的米好吃多了。

吃饭时,老王跟我说,他家种了十亩稻子,每年秋收都要忙半个月。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秋收时人手不够,这两年镇里组织了“互助秋收队”,谁家忙不过来,大家就一起帮忙。“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老王说这话时,眼里满是真诚。

下午,我没再割稻,而是帮着婶子们捆稻草。婶子们一边捆一边跟我聊天,问我从哪里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