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西双版纳遇傣族飘(三)(6)

的场地设在村后的雨林空地上,用竹子搭建了一个舞台,周围挂着彩色的经幡和灯笼,观众席是用竹编的椅子和草席铺成的,充满了傣族特色。

下午两点,音乐节正式开始。首先登场的是村里的傣歌合唱团,十几位穿着传统傣装的老人和孩子,手里拿着葫芦丝、巴乌等乐器,演唱了一首曼掌之歌。歌声清亮婉转,带着雨林的气息,台下的观众都跟着轻轻哼唱,现场气氛格外温馨。

接下来登场的是一支本地的傣族乐队,他们穿着现代的演出服,却用傣语演唱,乐器除了吉他、贝斯,还加入了葫芦丝、象脚鼓等传统乐器。“这首澜沧江的夜是我们原创的,”乐队主唱岩温罕说,“讲的是我们傣家人在澜沧江边生活的故事,希望能用现代的音乐方式,让更多人喜欢傣歌。”音乐响起,传统与现代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台下的观众都站起来,跟着节奏挥舞着手臂。

音乐节上,还有一位特别的嘉宾——来自北京的音乐人李然。他第一次来版纳时,就被傣族音乐吸引,这次专门带着自己的乐队来参加音乐节,还和傣族歌手合作了一首雨林之约。“傣族音乐特别有感染力,”李然在舞台上说,“这次合作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我会把更多的傣族元素融入到我的音乐里,让更多人听到傣族音乐的魅力。”

除了音乐表演,音乐节现场还设置了“文化体验区”。游客可以在这里学吹葫芦丝、学跳孔雀舞、体验傣陶制作,还有手艺人现场展示傣锦编织、银饰打造等技艺。“我刚才学了吹葫芦丝,虽然只学会了一句,但觉得特别有意思,”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说,“这个音乐节不仅能听歌,还能体验傣族文化,太值了。”

傍晚时分,音乐节迎来了高潮。所有的歌手和乐队一起上台,演唱了一首我们的曼掌。台下的观众也站起来,和台上的歌手一起合唱,歌声、掌声、欢呼声在雨林里回荡。“以前我们村里只有泼水节才这么热闹,”岩罕笑着说,“现在有了雨林音乐节,不仅能让村民们开心,还能吸引更多游客来村里,了解我们的文化,真是太好了。”

音乐节结束后,大家还在现场举行了篝火晚会。熊熊的篝火燃起,大家围着篝火跳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团结舞,还有的跟着音乐唱傣歌。我也跟着大家一起跳舞,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觉得格外开心。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傣族文化就像这篝火一样,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燃烧得更加热烈,也照亮了更多人的心灵。

不知不觉,在版纳已经待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