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十一章边境又遇亡魂(三)(6)

扣,“对岸的孩子...等着救命...“

我愣住了。去年在张班长牺牲的山谷里,也见过类似的木箱。当时里面装着三十支青霉素,过期了二十年,却被细心地用防潮纸裹着。

老李带着两个新兵赶到时,老人已经陷入半昏迷状态。小王想接过那个木箱,却被老人死死抱住,嘴里反复念叨着“天亮前要送到“。

“先抬人!“老李当机立断,“小张,你跟我抬老乡,小王警戒!“

哨所的火炉烧得正旺,老人被安置在行军床上,我解开他的棉袄准备检查伤势,却在领口发现了一枚褪色的五角星徽章。那是六十年代边防军的帽徽,边角已经磨得圆润。

“这箱子...“老李盯着那个暗红色的木箱,眉头拧成了疙瘩,“我在档案室见过一样的,1962年的医疗箱。“

我伸手去碰箱锁,金属表面突然传来一阵灼烫感。恍惚间听见风雪里夹杂着脚步声,很多人的脚步声,踩着积雪咯吱作响。

“队长!“小王突然指着窗外,声音发颤,“外面...外面有好多人!“

雪地里站着二十多个身影,都穿着褪色的军装,有的背着步枪,有的抬着担架,在风雪中纹丝不动。最前面的是个高大的军官,肩上的少校军衔在雪光中格外清晰。

我突然想起档案室里那张泛黄的合影。1963年冬,红山口哨所的全体官兵,二十三人,在界碑前合影。照片最左边的年轻军官,胸前挂着和老人领口同样的五角星。

“他们是...“小王的声音带着哭腔,“是资料里失踪的那支巡逻队?“

火炉里的煤块突然炸裂,火星溅在地上。行军床上的老人睁开眼睛,浑浊的眼球里映出窗外的身影,突然笑了起来:“老孟...你们来接我了...“

他挣扎着坐起身,指着那个木箱:“药...终于送到了...对岸的孩子...“

老李突然捂住嘴,肩膀剧烈地抖动。我这才注意到他手里攥着的档案复印件——1962年冬,红山口哨所接到紧急任务,送一批急救药品到对岸的哈萨克族部落,途中遭遇暴雪,二十三名官兵全部失踪。

老人的呼吸渐渐微弱,他看着窗外的身影,嘴唇翕动着像是在说什么。我凑近去听,听见他用模糊的声音说:“班长...我没弄丢药箱...“

窗外的身影开始变得透明,像被风雪吹散的烟雾。那个少校军衔的军官抬手敬礼,动作缓慢却标准。我下意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