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虹桥胶鞋厂红裙白鞋飘(二)(4)

件、不同年代的胶鞋样品......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青春的痕迹。

“你看这双鞋,还是当年的样式,“张丽芬指着展柜里的白胶鞋对王丽说,“记得吗?我们当年为了让鞋边更白,偷偷用粉笔涂。“王丽笑着点头:“当然记得,后来被车间主任发现了,还批评我们不爱护公物呢。“李红梅也加入了谈话,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车间休息室。

展览中还有一个互动环节,邀请参观者体验简单的胶鞋制作工序。李红梅自告奋勇当起了志愿者,教孩子们如何用布料制作简单的鞋帮。“先要裁剪出合适的形状,“她耐心地示范着,“然后沿着边缘缝合,注意针脚要均匀......“看着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心里充满了欣慰。

展览期间,社区还组织了一场座谈会,邀请老工人讲述过去的故事。李红梅准备了很久,把自己的经历整理成文字。轮到她发言时,她有些紧张,但一说到熟悉的胶鞋生产,话匣子就打开了:“我们那个时候啊,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很有干劲。每天上班想着怎么提高产量、保证质量,下班就一起讨论去哪里买新衣服......“她的讲述引起了共鸣,台下的老工人们不时点头附和,年轻的听众则听得津津有味。

座谈会后,一个年轻人找到李红梅,说自己是学设计的,对传统胶鞋很感兴趣。“李阿姨,您觉得现在重新做这种胶鞋,会有人喜欢吗?“他问。李红梅想了想说:“样式可能要改进,但质量一定要保证。现在的年轻人注重环保和舒适,我们当年做的胶鞋就很耐用,这一点值得借鉴。“她还建议年轻人可以去看看厂里的老图纸,说不定能找到灵感。

这次展览让李红梅成了社区里的“名人“,经常有人来找她打听胶鞋厂的往事。有一次,一个纪录片剧组甚至找上门来,希望她能讲述当年的故事。在镜头前,李红梅穿上红裙,拿起那双白胶鞋,娓娓道来:“这双鞋陪伴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它不仅是一双鞋,更是一段记忆的载体......“拍摄结束后,导演对她说:“您的故事很感人,这不仅是您个人的记忆,也是整个时代的记忆。“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李红梅看到新闻里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奋战在一线,不禁想起了当年在胶鞋厂生产防护胶鞋的经历。“我们那个时候也生产过防化胶鞋,“她对社区工作人员说,“虽然工艺简单,但防护效果很好。“她还找出当年的生产笔记,希望能为防疫物资生产提供参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