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伏羲,喉咙里发出急促的、带着无比肯定的“呼噜”声,小脑袋用力地点着!
看到墨玄如此强烈的反应,伏羲眼中的兴奋更浓,仿佛自己通过观察和推演得出的结论得到了最有力的验证。他小心地将墨玄的藤筐往温暖的灶膛边又挪近了一点,低声道:“别急,慢慢试。”
墨玄深吸一口气(尽管这动作又牵动了伤处,带来一阵隐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闭上眼,摒弃所有杂念,不再去回忆那些高大上的人体经脉图,也不再试图“引导”或“推动”。
他仅仅是将意念,如同最轻柔的羽毛,拂过自己身体的表层——四肢、脊背、甚至耳朵尖、尾巴梢。去感受那些地方的细微存在,去想象那里的皮肤、肌肉、绒毛,如同无数张饥渴的小嘴。
然后,他将全部的“注意力”,投向身体之外。
这一次,他没有去“捕捉”或“引导”那些活泼的灵气光点。他只是“敞开”了自己对那些细微“入口”的感知,如同干涸的海绵,静静地等待着潮汐的浸润。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当他的意念不再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去强行干涉,当他只是温和地“邀请”,空气中那些无处不在的、浓郁得如同薄雾般的天地灵气,仿佛受到了某种本能的吸引,开始自发地、极其缓慢地向他汇聚过来!
它们不再像白天那样需要费力捕捉,也不再像第一次尝试那样狂暴地冲撞。它们如同夜空中悄然飘落的星尘,如同春日里无声浸润大地的雨丝,温柔地、一点点地,透过他的皮毛,渗入他意念所及的、那些细微的“入口”。
一丝丝一缕缕
冰凉、清新,带着勃勃生机。
这些渗入的灵气,并未进入他体内那破碎的“主干道”,而是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浸润着他体表下的血肉、筋膜、骨骼。它们没有汇聚成河,没有形成循环,只是在那里安静地停留、沉淀,缓慢地释放出微弱的暖意和滋养的力量。
没有剧痛!没有撕裂!只有一种久旱逢甘霖般的、细微而持续的舒适感!
暖流从四肢百骸的细微之处缓缓升起,虽然极其微弱,却如同星星之火,坚定地驱散着体内的寒冷和虚弱。那如同跗骨之蛆般的剧痛,在这温和却持续的滋养下,终于开始真正地、一点一点地消退了!
墨玄瘫在温暖的茅草窝里,小小的身体随着这细微的、持续不断的舒适暖流而微微放松下来。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舒缓,一股前所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