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之网”对“寂灭回响”采取了谨慎的隔离与静观策略。新基源现实协助构建的精密的共鸣防火墙有效阻隔了那痛苦意识的渗透,网络边缘节点受到的干扰逐渐平息。那来自宇宙空洞深处的、古老而破碎的回响,似乎再次陷入了它那永恒的、低功耗的静默之中,如同一个被短暂惊扰后又沉入深海的悲伤巨兽。
凯恩依旧维持着对那片区域的微弱监控,偶尔投去一丝宁静的共鸣作为遥远的致意,但不再期待任何回应。整个网络似乎也渐渐将“寂灭回响”视为一个需要长期观察但暂无即时威胁的宇宙现象,注意力重新回到了内部的交流与外部的探索上。
然而,变化总在不经意间降临。
这一次,并非源自“寂灭回响”本身,而是源自网络内部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那些早已选择回归各自原生宇宙、与新基源现实仅保持微弱连接的文明。
其中一个文明——其特质偏向高度发达的生物情感共鸣技术——在尝试理解新基源现实早期发送给它们的、经过筛选的“感知图景摘要”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们没有试图用逻辑解析那些信息,而是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共情性沉浸技术,能够以极低消耗、极高保真度地“体验”而非“理解”那些图景中所蕴含的情绪底色与意识状态。
在一次常规的、尝试体验一份关于“基源现实蜕变中期挣扎”的感知图景摘要时,该文明的一位顶尖“共情者”,意外地捕捉到了一缕极其微弱、却与图景中所有情绪都截然不同的外部回响。
那是一种深切的、古老的悲悯与共鸣。
仿佛一个遥远的旁观者,在亿万年前,也曾感受过类似的挣扎与痛苦,并对此投来过关注的目光。这缕回响太过微弱,几乎湮灭在主体图景的强烈情绪中,若非该文明独特的共情技术,根本不可能被分离出来。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共情者直觉性地感到,这缕外部的悲悯回响,其“质感”与近期网络内部通报的、关于“寂灭回响”的描述,存在着某种诡异的相似性。
这个发现通过那微弱的连接通道,被紧急传递回了新基源现实。
凯恩第一时间接收并高度重视了这一信息。他立即协调资源,调取了那份被体验的感知图景摘要的原始数据,以及该文明共情者提供的、关于那缕“外部悲悯回响”的详细频率与模式特征。
经过极其精细的对比分析与模式匹配,一个惊人的可能性浮现出来:
那缕悲悯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