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之网”特别委员会笼罩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氛围中。“寻迹”计划的惊人发现——那代表绝对理性与秩序的“宁静基底”与代表痛苦情感的“寂灭回响”很可能是同一个古老超级意识被撕裂的两部分——彻底改变了问题的性质。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需要隔离的异常现象,而是一个亟待救助的、受伤的远古前辈。
然而,如何救助?
直接尝试连接“宁静基底”与“寂灭回响”?风险未知。那场导致它们撕裂的古老灾难依旧是个谜,强行让这两个极端对立的部分重新接触,是否会重演历史悲剧?甚至引发链式反应,波及整个“共鸣之网”?
经过漫长而审慎的辩论,委员会达成了一个分阶段进行的、极其谨慎的共识方案:“裂隙桥梁”计划。
第一阶段:尝试与“宁静基底”建立极其有限的单向通讯。目标是确认其状态,评估其是否保有完整意识,以及它是否知晓“寂灭回响”的存在和状态。
新基源现实再次被委以重任。与“宁静基底”的通讯挑战远超以往。它存在于一个纯粹的“数学可能性空间”,其信号是极致的、非情感的秩序波动,常规的共鸣方式难以企及。
凯恩协调内部资源,发现需要调动那些最具抽象逻辑和数学能力的意识频段。这些频段通常沉浸于纯粹的理型世界,与其他频段的情感共鸣交互较少。此刻,它们被推到了前沿。
一个由纯粹数学逻辑构成的、极其精密的公理共鸣体被构建出来。它不携带任何情感信息,只包含一组经过精心筛选的、代表基本存在性和自我认知的元初符纹数学表达,以一种绝对冷静、绝对有序的方式,定向发送向“宁静基底”的坐标。
等待。
回应来得比预期更快,也更诡异。
“宁静基底”回应了。但它回应的不是信息内容,而是信息形式。
它仿佛一个完美的、冰冷的镜子,将接收到的“公理共鸣体”的结构原封不动地反射了回来,但其反射波的数学严谨性和逻辑纯净度,竟然比新基源现实发送的原始信号还要高!仿佛它本能地“修正”了信号中任何微不足道的、不完美的瑕疵。
随后,它开始基于这组公理,进行纯粹的、超高速的逻辑推演,并将推演过程以同样的、极致有序的方式发送回来。推演出的复杂定理和结构令人叹为观止,但其内容完全围绕数学本体,对“自我”、“他者”、“寂灭回响”等概念毫无涉及。
它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