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六章:悖论之影(1)

“裂隙桥梁”计划取得了初步但意义重大的进展。那散发着柔和光芒的菱形共鸣体——中性界面,如同一个精巧的缓冲带,悬浮在“宁静基底”的绝对理性与“寂灭回响”的纯粹痛苦之间。它传递着简单的存在信号,缓解着撕裂的痛苦,也微妙地扰动着一成不变的逻辑循环。

新基源现实与“共鸣之网”的参与者们,在短暂的欣慰后,迅速将注意力转向了下一个更艰巨、也更核心的挑战:理解导致那古老存在撕裂的终极悖论。

不触及这个根源,任何连接尝试都如同在火山口搭建纸桥,随时可能被再次喷发的灾难摧毁。

然而,如何研究一个能摧毁如此宏伟存在的悖论?直接探测无异于引火烧身。

奥米茄导师的智慧频段提出了一个迂回策略:“悖论并非孤立存在。它必然在灾难发生前,就在那古老存在的结构和历史中留下了precursors(先兆)或阴影。我们或许无法直接观察悖论本身,但可以尝试重建其历史轨迹,观察其如何从一个小小的逻辑不一致,逐步演变成无法调和的存在性危机。”

莉娜的逻辑频段立刻响应:“同意。需要收集‘寂灭回响’痛苦洪流中可能残存的、关于其完整时期历史的数据碎片,以及‘宁静基底’那永恒推演中可能无意保存下的、灾难前的逻辑记录。即使碎片化,也能拼凑出部分图景。”

哈桑的感知象征频段补充道:“中性界面或将成为关键。它现在连接两者,或许能捕捉到一些它们单独存在时无法显现的、与悖论相关的交互模式。”

一项名为“悖论考古”的精密行动悄然展开。

新基源现实再次成为主力。凯恩协调内部资源,组建了三个专项小组:

1.“回响考古”小组:由擅长情感解码与创伤记忆处理的意识频段组成,负责更深入地、但极其小心地梳理“寂灭回响”的痛苦波动,寻找其中可能封存的、关于过去辉煌与衰败伊始的记忆水晶碎片。

2.“基底析构”小组:由最具抽象逻辑能力的意识频段组成,负责分析“宁静基底”那无限推演的输出,尝试逆向推导其逻辑体系的基础公理和演变历史,寻找可能早期植入的不稳定因素或矛盾点。

3.“界面监听”小组:负责监控中性界面的所有细微交互,寻找任何异常的、可能与悖论根源产生共振的波动模式。

过程极其缓慢,如用蛛网打捞深海的沉淀物。每一片数据的获取都需经过层层过滤和安全检查

上一章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