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江城穿越之相纸里的时光(4)

每张都用淡米色羊毛毡包着,写着名字和需求:“王阿姨:1986年结婚照,补红裙子颜色;刘爷爷:1975年全家福,去霉斑;小夏:2012年毕业照,修模糊的人脸”,包布上还留着街坊的笔迹,有的写着“麻烦映棠了,不急”,有的画着小相机,林映棠总说“这些包布比钱珍贵,看着心里暖,像街坊坐在我身边说‘映棠,我信你修的照片’”。

我整理货架时,总看见林映棠在长桌旁忙——给张奶奶修全家福时,她先把照片放在羊毛毡上,用软毛刷轻轻扫浮尘,“这相纸脆,扫快了怕刮出痕”;然后用滴管滴了两滴去霉斑液在折痕处,“先让液渗进去,软化折痕”;等了3分钟,她拿起粗羊毫笔,蘸了点淡米色颜料,慢慢补折痕,“要顺着相纸的纹路补,像跟着时光走”;补到小孙孙被遮的左脸时,她换了细狼毫笔,“这笔能描出酒窝的弧度,跟右边的对称”。张奶奶蹲在旁边看,手里拿着块当年拍全家福时的红围巾,“映棠啊,还是你懂这照片,你爸当年拍时就说‘这小孙孙的酒窝要拍清楚,以后长大了看才高兴’”,林映棠也笑,眼里泛着光,像映着当年张奶奶一家拍全家福的热闹:“您的日子都在这照片里,得补得齐齐的,让您每次看,都像回到大寿那天”。

给老郑修毕业照时,她会先把照片放进黑白定影液里泡,“爸说‘这照片当年潮了,泡5分钟能让人脸显出来’”;泡好后,她用吸水纸轻轻按干照片,“别擦,按干才不损影像”;然后用细狼毫笔补老郑被树挡的半张脸,“你看,这是你爸1995年的便签,说你眼睛大,眉峰要尖点”;补完后,她把照片放在阳光下晾,“晒10分钟,相纸会更挺”。老郑凑过来看,眼泪掉在羊毛毡上:“就是这模样!当年我站在后排,树挡了半张脸,你爸还说‘以后我帮你修,保证让你看清’,现在真的看清了,像回到小学毕业那天”,林映棠递给他张软纸巾,“您爸的心意都在这照片里,补好了,就能一直陪着您”。

上午10点修复高峰过了,林映棠会来杂货店买块桂花糕——老吴师傅按1970年代配方做的,桂香浓,甜而不腻,“当年爸拍完照,总来买两块,一块给我,一块他自己吃,说‘这糕像刚洗出的照片,软和,甜得踏实’”。她付账时总会多给5毛钱,“老吴,你辛苦,凌晨就起来蒸,多给点买包烟”,老吴不要,她就说“下次多放勺桂花,当年的糕桂花多,香”。路过映相馆时,她总会回头看一眼,确认老木柜关严了:“相纸怕潮,关严了能护着它们,这是爸教我的”。有次下雨,她忘了关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