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江城穿越之齿轮里的时光(3)

摆锤要垂直”)。每本样本册里的钟表照片都用透明塑料袋装着,袋上贴着手写便签,记着维修技巧,空白处还画着小齿轮图案,红笔标“急”,蓝笔标“缓”。

记满维修记录的牛皮本:封面是用父亲的旧修表围裙布料改的,深灰色棉布,上面还留着当年沾的表油痕——浅褐色的是2号表油,淡黄色的是3号表油,像撒在布上的星点。这是父亲穿了30年的围裙,后来陈时安把它拆下来,改造成了牛皮本封面,“这样爸就像还在我身边,帮我记着每个街坊的钟表故事”。本里的纸是泛黄的稿纸,某页用蓝墨水写着“李奶奶:2024年5月修石英钟(症状:指针停摆;维修步骤:1.拆钟后盖,查电池接触片氧化,用细砂纸打磨;2.给齿轮上1号油,别滴太多;3.调走时,每天误差30秒;记她‘靠这钟做了30年饭,每天12点准时做饭,误差大了会误点’——上次修完,她送了罐自己腌的咸菜,说‘你爸当年修完钟也爱吃’;老郑:2024年6月修怀表(症状:走时快,每天快5分钟;维修步骤:1.拆表盖,清表芯灰,用棉线蘸2号油擦齿轮;2.调游丝,顺时针转游丝外桩,每转10度,走时慢2分钟;3.上弦测试,确保每天误差20秒;记老郑‘他父亲当年靠这怀表赶火车,每次都提前10分钟到,说‘表准心才安’;小孙:2024年6月换手表带(需求:妈妈的女士手表换棕色牛皮表带,要贴手腕;尺寸:表带长度18cm,接口宽度18mm;记小孙‘她妈妈的手表是2010年买的,表带磨破了,说‘这表陪了我14年,换表带不换表’)”,每个记录旁都画着对应的钟表简笔画,连表芯齿轮的数量都会画得清清楚楚。

钟表铺的老木柜,是1970年代的旧工具柜改的,刷了清漆,柜面贴满了街坊送的小纸条(“时安,谢谢修的怀表,走时跟我爸当年用的一样准”“陈爷爷,我妈妈的手表带换得真好,贴手腕不磨皮肤”)。柜子分三层,每层都铺着淡米色绒布,是用父亲的旧擦表布改的:

上层:放着父亲留下的维修笔记与钟表零件,每样都用透明塑料袋装着,袋上写着日期和故事:有1972年瑞士制镊子的备用尖(不锈钢的,父亲写着“时安,这镊子尖磨钝了就换,别用砂纸磨,会影响夹齿轮”);有1982年母亲手表的备用表带(棕色牛皮,父亲写着“你妈当年怕表带坏,让我多买了一条,留着给她换”);有1990年的钟表维修手册(父亲手写的增补页,记着“老怀表清灰要拆夹板,别硬掰,会断螺丝”);还有个1950年代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