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与人对命运的自主权,还有对战争中平庸文盲愚昧的审判,这些深度的讨论更加让朗读者这部愈加火热,受到文学界的追捧。
主流文学界向来更重视文学作品的内涵,也就是文学性。
在文学评论家们看来,现在林有成在朗读者这部里面的艺术或者说对技巧的放弃赋予作品的东西比政治教育意义要更持久,虽然看似描述了一个关于爱和性,接着是爱的背叛和爱之死的故事,但却远远不止如此。
相较于文学评论家们对于文学性的讨论,读者更多的是对于这个故事本身的精彩与爱情的碰撞而拍案叫绝,诗人也同样如此。
兴华胡同的四合院里,诗人查海泩正意犹未尽,十分认真地对林有成等人诉说着自己对朗读者这部的感受。
院子里面坐着林有成,王晓波,还有谢舒华,程红,余桦,石榴树下的小桌子上也放置瓜果茶水招待。
查海泩望着林有成,一脸佩服地说道:“林大哥,这部朗读者你真的写得太好了。”
“你笔下的杨菊这个角色写得实在是太出彩了!”
查海泩眼神里满是兴奋,很显然他是真的很喜欢林有成的这部,同样也很喜欢杨菊这个角色,说道:“最后杨菊选择自杀,应该就是对江夏的爱情彻底失望了吧。”
林有成听查海泩提到杨菊最后选择自杀,眉头一挑,看着查海泩那眼神中的兴奋,说道:“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也许是认识字之后,了解到自己的杀害那些同志,内心煎熬,想要赎罪,也许是对江夏一直没有回信,最后绝望了。”
查海泩点头,又说道:“我觉得还是因为江夏一直都没有回信。”
谢舒华也是这么想的,最终还是对江夏的爱绝望了。
另外一边的王晓波听见查海泩的话,点了点头,说道:“这个原因很大,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杨菊最后选择自杀,真的很意外,尤其是最后都已经要出狱了。”
“选择自杀,其实就是杨菊崩溃了。”
在查海泩看来,杨菊就是因为最后江夏的无情,才会崩溃绝望选择自杀,说道:“起初收到江夏的录音带杨菊很开心,很振奋,对于一个在监狱里呆了几年过着从来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与世隔绝生活的中年女人,江夏的录音带就是杨菊灰色生活的一缕阳光,带着旧日爱的力量使她开始努力的学习认字,可是她写给江夏的许多封信件从来得不到回音,从那时候她就已经开始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