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向朝廷告发,可朝廷不但不调查,还把告发的人关起来或者杀死。陛下周围的大臣,除了阿谀奉承之外,什么本事也没有。有他们这群人在身边,陛下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我们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可是知道又有什么用呢?要不是陛下逃到这里,我们又怎么能够见到陛下呢?”唐玄宗非常沮丧地说:“今天这种局面,全是朕一手造成的,朕现在真是追悔莫及啊!”
随后,玄宗与父老乡亲告别,一路向西走,来到兴平县的马嵬驿。在这里,玄宗将失去自己心爱的杨贵妃。
一行人狼狈赶路,疲惫不堪,禁军将士早已急了眼,骚动情绪越来越强烈。这些禁军都是长安人,将一家老小留在家中,自己跟着皇帝大老远跑去蜀地,本来就不乐意。更何况在他们看来,安禄山不就是杨国忠逼反的吗?潼关失守不就是因为杨国忠催促哥舒翰盲目出战吗?愤怒的将士们恨不得杀了杨国忠泄愤,于是场面逐渐失控。
禁军首领陈玄礼担任护卫多年,经验老道,深知若无法安抚将士们的情绪,将引发哗变。然而,诛杀宰相这么大件事肯定需要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支持,这里除了玄宗,平时最有话语权的就是杨国忠本人了。
突然,陈玄礼转念一想,不对,还有一个人——太子李亨。
安史之乱爆发时,45岁的李亨已经做了近二十年的太子。二十年来,李亨常年生活在恐惧之中。当初他之所以被立为太子,是因前任太子李瑛遭武惠妃诬陷,与另外两个兄弟被玄宗赐死。李亨这太子之位坐得一点儿都不安稳,宰相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对其处处打压,太子党的李适之、韦坚、王忠嗣等文臣武将被一一翦除,此外还要忍受父亲的猜忌,整日提心吊胆。
当时,护卫唐玄宗的禁军分为两大部分,除了陈玄礼率领的左右龙武军外,太子李亨手里还有一支禁军精锐——飞龙禁军。太子的两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也在队伍中“典亲兵扈从”。因此,陈玄礼立即通过与飞龙军有特殊关系的宦官李辅国,找到太子李亨,让其决断是否杀杨国忠。
李亨早已养成谨小慎微的性格,史书记载,“太子未决”。
但在这节骨眼上,不反对就是赞成。
陈玄礼遂召集将士,给杨国忠安上“谋反”的罪名,带兵将他处死。据唐人姚汝能所著安禄山事迹记载,为首的是骑士张小敬,他“先射国忠落马”,众将士才一拥而上。杨国忠的儿子,以及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都死于乱兵之中,虢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