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供士卒充饥。
再后来,看着守城将士为睢阳日夜奋战,许多百姓自发加入了“供粮”行列,史载:“人知必死,莫有叛者,凡食三万口”。
古代战争,围城、屠城并不少见,但像睢阳之战这样百姓奉献自我、为守城将士充军粮的,绝无仅有。
战况如此惨烈,张巡为何不降不撤呢?
首先他认为,放弃睢阳,江淮必定不保,而江淮不保,天下便岌岌可危,到时会死更多人。其次如果放弃睢阳,以病饿羸弱的将士强行突围,势必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城外尹子奇大军虎视眈眈,唐军出城无险可守,其结局也必然是死亡。等死,死国可乎?
最后的时刻终于到了!
至德二载十月,尹子奇再度集结大军攻城。此时的睢阳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
对于这样的结局,张巡早已坦然接受。在睢阳城即将陷落之际,他跪在地上朝西方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大呼道:“臣力竭矣,生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杀贼!”
最终睢阳城被攻陷,但是因为张巡拖住了敌人的十几万大军,阻挡了安军南下江淮地区的脚步,富庶的江淮地区得以保全,避免了千千万万的百姓免受屠戮,还为唐军组织反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张巡被俘后宁死不屈,大骂叛军不止,咬碎牙齿,最终壮烈牺牲,年仅四十九岁。
后来唐肃宗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并授其子官职。
几乎可以说,张巡用睢阳城三万百姓的性命,换来了唐军反扑的机会。虽然是大功一件,然而把毫无抵抗力的老弱妇孺当成士兵的粮食,着实让人不寒而栗。
皇帝是人,百姓也是人!如果张巡为了全城百姓选择投降,也不能说他就是坏人。
平定叛乱后,如何面对父亲,肃宗颇感头疼,他不得不摆出一副诚恳的姿态给玄宗上表,请父亲回长安做皇帝,自己愿再为太子,奉养左右。看到肃宗的这份“奏表”,玄宗内心五味杂陈。儿子李亨当初登基称帝,全凭手底下人的拥护及其本人的擅作主张。眼下长安被收复,李亨却声称要退位,怎么看都像是个陷阱。于是玄宗给肃宗写了封回信,内容大致如下:你把四川割给我吧,我不回家了,就在这儿养老。
肃宗上表请太上皇复位一事,李泌知道后就断定玄宗不可能东归,要求肃宗追回此表,但使者跑太快,没追上。现在肃宗得到玄宗的回信,果然被拒绝了,只好问李泌有何补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