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想帮助李隆基上位,也是需要把握时机的。公元710年李显暴毙,韦皇后也想效仿武则天把偌大的李唐变成韦唐,可是更换江山哪有那么容易?而且韦皇后的智商比武则天差远了。
就在这时,李隆基在高力士和太平公主帮助之下,联手发动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帝位经过李旦短暂的过渡之后,顺利来到李隆基的手中,高力士的显贵人生从此崛起。
李隆基登基后,高力士积极帮助他对付政敌,比如太平公主。从此李隆基对高力士的信任变得更加深厚。以至于到了后来,朝中的奏折都让高力士看,甚至让他给出处理意见。
因为李隆基的恩宠,后来找高力士办事的人很多,送钱的人也很多,不过高力士敛财有道,拿钱归拿钱,你的事如果合理,不伤国体,不伤皇帝,那么好办;但如果求办伤害国家和皇帝的事,一切都免谈,而且钱也不会退给你。
在安史之乱后,李隆基逃到蜀中,李亨登基称帝,李隆基成了没权的太上皇。
高力士被流放黔中道。临别之际,高力士想面辞唐玄宗,“愿一见陛下颜色,死不恨”。但李辅国从中作梗,高力士未能如愿,抱憾而去。这对主仆分开后,至死也没能再见上对方最后一面。
走到巫州,高力士写了一首诗:
“两京作斤卖,
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不同,
气味终不改。”
这首诗的意思很简单。荠是一种野菜,在富者云集的长安城论斤卖,而在人少地广的农村遍地都有,需者自掘。高力士在诗中自喻为荠:他在长安很高贵,而在流放地巫州却无人理睬。即便如此,他的忠心依然如荠菜那样“气味终不改”,他的心时时向着玄宗。
高力士的死相当壮烈,史书记载:高力士遇赦还,至郎州,闻上皇崩,恸哭不已,绝食七天,最后呕血而亡。
高力士对故主的忠心无二,令唐代宗感动不已,不仅恢复了他的官位和荣誉,还追封其为扬州大都督,并特别批准其陪葬泰陵。
作为一个太监,高力士的忠诚和品格,确实是值得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