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没有异心便将其送回。”同光四年926年,孟知祥抵达成都时,郭崇韬已经被冤杀了。
郭崇韬班师稍微迟了一些,这并不是因为他有异心,而是蜀地刚刚平定,山林之中盗贼很多,而孟知祥又没有到任,郭崇韬便派将分路去招抚各地,他怕一旦班师之后,地方会再发生混乱,没想到这给马彦圭当成了借口。
却说唐主令王衍入觐,赐他诏书道:“固当裂土而封,必不薄人于险,三辰在上,一言不欺!”王衍奉诏大喜,语母及妻妾道:“幸不失为安乐公!”
于是转告李继岌,愿随入洛。李继岌留部将李仁罕、潘仁嗣、赵廷隐、张业、武璋、李延厚等辅佐孟知祥守成都,自率大军启程,押同王衍家属向东北进发。沿途山高水长,免不得随驿逗留。伶官景进入白唐主道:“西南未安,王衍族党未免谋变,不如早除为妥。”
庄宗听从景进建议,派宦官向延嗣下诏诛杀王衍君臣一行,以防止其趁势作乱。李存勖的诏书原文为“王衍一行,并宜杀戮”。这道命令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杀了王衍以及跟王衍同行的人,这就包括了徐氏姐妹以及前蜀官吏、侍从及其家人。
按照当时的制度,诏书正式下达之前,需要枢密使进行复核,在确认无误后才能颁布。当诏书传到枢密使张居翰处进行复核时,张居翰认为王衍君臣既已投降,现在又出尔反尔将其诛杀,实在不合天理人情。更何况诏书所杀之人不仅包括王衍一家,还包括千余名随从人员,他们全都是无辜之人,怎么能说杀就杀呢?
张居翰虽然是太监,但为人正派,极有同情心,所以在拿到诏书时,冒着杀头灭族的风险,把里面的“行”字涂掉,改为“家”字。向延嗣此前并不知道诏书的内容,所以在拿到“修改版”后并没有怀疑,并照此到前线宣旨。西京留守接诏后即到秦川驿中收捕王衍全眷,尽行处斩。王衍母亲徐氏临刑时大呼道:“我儿举国迎降反加夷戮,信义何在?料唐主也将受祸了。”
徐氏母子既死,王衍所有妻妾金氏、韦氏、钱氏等一并陨首。惟幼妾刘氏最为少艾,发似乌云脸若朝霞,监刑官瞧着暗生艳羡,指令停刑。刘氏慨然道:“国破家亡,义不受污,幸速杀我!”不没烈妇。刑官无可如何,乃概令受刃。
不过与王衍同行的一千多名随从人员,因着张居翰的一善之念得以保全。
王衍一家被杀后,唐庄宗还没来得及追究张居翰擅改诏书的罪过,便在洛阳被叛军将领郭从谦射杀,李嗣源进入洛阳称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