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熟悉的名字,杜县令愣住了。
这么巧的吗?
他恍然大悟,许克生报名的文书上也写了“擅长医兽”。
没想到,帮助母亲的竟然是此子。
杜县令又想起了方主事的信,心里一阵犯愁。
如果治驴的事情传扬出去,杜家岂不成了“恩将仇报”?
别说官声了,他的名声都要迎风臭十里。
事情太不凑巧了,简直是雪上加霜!
老母亲还在眉飞色舞地说道:
“这个名字好记,克服困难,才有生路嘛!你看,”
老母亲顿住了,她注意到儿子愁容满面。
“儿呀,遇到事了?”
杜县令点点头,将方主事来信的事情说了一遍。
老母亲笑着摇摇头,
“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接着她凑过去,低声问道:
“儿子,你答应方主事了?”
杜县令点点头,
“可是,儿子又担心许克生不会善罢甘休。”
“留守右卫属于五军都督府,如果他闹到了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可不会帮着一个县令说话的。
老母亲看看外面,儿媳妇还在厨房忙碌,便伸头凑了过去,低声道:
“儿呀,你不能糊涂!”
“母亲?”
“一个屯户,你担心什么?”老婆婆低声道,“反而是那个方主事,那是吏部的啊!”
“吏!部!”
最后,她又重重地强调了一遍。
短短的瞬间,她就忘记了买驴被坑时的狼狈,更放下了对许克生的夸赞。
~
看儿子还在沉吟不语,老婆婆分析道:
“你也说了,百户是方主事的侄子,百户能让许克生出去告状?还去都督府,做梦吧他!”
杜县令捻着胡须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娘,许克生背后有宗族的。”
今天他坏的不是许克生一个人的前途,还有一个宗族的利益。
即便许克生被百户所按住了,他背后的宗族会忍气吞声吗?
“他的宗族有厉害人物?”老婆婆急忙问道。
“没有,都是种田汉。”
“他的岳家是官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