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昨天已经考过了,140分以上的有20个。”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哀叹。
“太残暴了!”
“不能让我们跟实验班做一样的卷子啊!会掉头发的!”
二中的随堂测验向来以难度大著称,而陶悠兰由于也是11班的任课老师,总是会选择同样的试卷。
“安静!”陶悠兰敲了敲讲台,“高考只剩八十多天了,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了?”
池宏接过前排传来的试卷,快速浏览了一遍——
函数与导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
题型分布很全面,最后几道大题明显是拉开差距用的。
“正好测试下番茄钟的效果。”
池宏立刻启动了三圈定位法——
“舒适圈:基础送分题,35分钟内必须拿下。”
“拉伸圈:11-18题,番茄钟主攻区域。”
“困难圈:大题最后一问,实在不行就战略性放弃。”
他笔尖如飞,等基础题全部解决,确认无误后——
池宏深吸一口气,激活了番茄钟。
专注模式启动
刹那间,教室里的翻卷声、同学的叹气声全部淡去,眼前只剩下题目与思路的清晰脉络。
第11题的函数图像分析,原本需要10分钟推导,现在3分钟就找到了最优解;
第15题的立体几何,平时总要卡壳好久的辅助线构造,此刻竟瞬间就找到关键的思路。
25分钟结束,休息5分钟
池宏放下笔,闭目养神。
最终,除了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其他题目全部完成。
这不是靠番茄钟能硬啃的领域,而是需要真正的能力突破。
池宏长舒一口气,疲惫感中却夹杂着一种奇异的满足。
他脑海中忽然有一种感觉——
在番茄钟状态下,只要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题,就绝对不会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