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连长任命必须报乡武装部批准,日常管理受村支书监督。
没有支书和乡里双重同意,严禁动用民兵处理内部事务!
要把枪杆子的纪律,给我牢牢立起来!”
“其三,建立村务会议制度,大事必须集体讨论,不能再由一个人拍脑袋决定。
其四,建立县乡干部下乡巡视制度,把耳朵和眼睛延伸到村里去,打破下面的‘独立王国’。”
“书记,这几条切中要害,我记下了。”李赤水边记边点头。
“第三,”陈朝阳继续道,“关于‘工分’问题。
乡亲们不信空头支票。
你督促县治碱指挥部,限期七天,拿出一个工分评定与报酬结算暂行办法的草案出来。
标准要清晰,比如壮劳力一天基准多少分,半劳力多少分;
折算要明确,一个工分大概能换多少粮食,或者折算多少现金,要给出一个浮动范围,让乡亲们心里有本明白账。
最重要的是流程要透明,每天干了什么,得了多少分,必须上墙公示,本人签字摁手印确认。
把这个办法做成布告,蹭着治水工程还没正式开始,夏收的时候,发到每一个村,让工作队下去给我讲透。”
“是,保证政策的透明和可操作性。”李赤水快速记录着要点。
“最后,”陈朝阳看向窗外飞逝的麦田,语气凝重,
“再发一个补充通知,严令各地,在夏收没有彻底结束前,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抽调农业劳力。
治碱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由专业技术队伍和各地组织的非农忙人员先行开展。
大规模动员,必须等我的统一命令。”
他收回目光,看向李赤水:“就这些。
简报和指示稿尽快拿给我看。
这件事,要快,要准,要起到震慑和规范的长远效果。”
“请您放心,我回去立刻协调各部门,以最快速度落实。”李赤水合上笔记本,语气坚定。
陈朝阳点了点头,重新靠回座椅,闭上了眼睛。
吉普车在暮色中向着县城方向驶去,车后卷起的尘土,仿佛也带着一股革故鼎新的决心。
一九五一年,六月初旬,苏北阜宁。
空气里弥漫着全是大战将至前的气息。
辽阔的田野上,冬小麦已是一片沉甸甸的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