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六章 旱情不断(7)

的建议是,不要在一开始就开放常平仓,而是不断地南粮北调,把南方的粮食调到北方的常平仓。”

“眼下陕西一石米麦价格已经涨到了五百八十文,山西五百四十文,北直隶五百文。”

“粮价必然随着大旱的时间推移而不断上涨,户部的估计是,大致到今岁年末,陕西粮价会涨到七百文,山西六百五十文,北直隶六百文左右。”

“朝廷可以以工赈灾,趁着这个机会招募民夫,梳理黄河河道,按照每日十文的工钱下发。”

“这么下来、一个月一个百姓就有三百文的工钱,自然就能让百姓多抗一段时间。”

“十文是否太低了?”王承恩皱眉开口,而朱由检却抬手道:

“不低,若是高了,反而会有一些并非灾民的人混入其中。”

朱由检和毕自严定下的这个工钱很合理,三省的工钱,在刨除京城的基础上,基本都是十五文到二十文之间。

定下十五文,必然会有人来抢着做,而十文则是刚好。

哪怕粮价涨到七百文一石,一天十文工钱,也可以买两斤米麦。

加上百姓家中还有存钱和存粮,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就是维持他们的基本开销。

三省之地上千万农民,城市需要工人的地方只有百来万位置。

这群人全都涌到城池里,只会让城池的工作岗位供不应求。

梳理黄河,这不仅能惠利朝廷,也能惠利百姓。

“如果一人十文,户部能撑多久?”朱由检对毕自严询问,而毕自严也沉思片刻后说道:

“若是有灾民百万,户部每年支出约三百七十万两银子,以户部的岁入,只要北边不爆发战事,可以长期坚持下去。”

“若有灾民五百万,支出则为一千八百余万两,户部顶多支撑两年,并且南北都不能有战事发生。”

“若是千万”毕自严沉默数秒,才道:

“百官俸禄或许需要积欠,并且五军都督府也要减少训练,即便如此,户部依旧需要御马监和内帑支援。”

安抚千万灾民,这就是大明王朝已经被开发大半的财力。

在这基础上,哪怕朱由检将矿税、税契收上来。

再废除人头税和杂项、直接把田赋调到二十赋一或者十赋一,大明各种实物税折色后的国库岁入,也顶多岁入四千万两左右。

这四千万两加上御马监的银子,顶多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