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三章 收复交趾(3)

朱由检:

“这么下去,户部撑得下去吗?”

“撑不下去也得撑。”朱由检对朱由校说道:

“这一百二十万民夫背后就是六百万张嘴,六百万人。”

“一日十文工钱,以当地粮价来算,目前还能买三斤米。”

“三斤米养活不了六口人,但最少也是一份收入来源。”

“这已经是朝廷今年能做出最好的以工代赈手段,想要把工钱提上去,只有看酒课司的税能收上来多少。”

朱由检不想给灾民高工钱吗?他当然想,可他得考虑有没有人会混入其中滥竽充数,还得考虑国库能不能运转过来。

北宋天禧年间人口最多不过五千万,这五千万人就创造了一千零四十万贯的酒课税。

大明的酒价远不如北宋,比如酒课司成立后的地瓜烧更是只售卖八文,只有北宋酒价的四分之一。

大明人口应该在一亿五千万左右,这个朱由检是有点底子的,也就是在酒价是北宋四分之一的情况下,人口是北宋三倍。

北宋能收的一千万贯的酒课税,大明最少能收入七百五十万两左右。

这七百五十万两银子只要能收上来,那么给百官发俸禄也就简单多了,给灾民工钱提价也更为简单了。

如果酒课税不够,那就把契税、矿税、商税一样样的税收摆上来。

反正只要废除了杂项,便是苦士绅、而非苦百姓。

士绅若是想出别的手段转嫁赋税给百姓,那朱由检也能用其他手段对付他们。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把控舆论,才能更好地对付士绅。

把控舆论,可不简单的是一个报纸就能解决的事情。

说白了、把控舆论的极致就是教育问题。

文官什么时候把控的舆论?不就是在社学和私学大行其道后开始的吗?

朱元章、朱棣时期怎么不见文官能把控天下言论?官学的推广和学子们接触的知识面才是巩固统治,传播舆论最重要的手段。

看一千篇报纸,不如把人放到官学里学习十天。

朱由检从天启二年就在为官学大换血做准备,不过这速度快不起来。

燕山第三、第四学府才是分科的开始,然而眼下经过三年,其中学子数量还不超过五千人。

五千人,按照官学最少五科来说,顶多也就能福泽一千所官学,而一所官学不过几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