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章 抄家流放(4)

毕自严说起了“则例优兔”,而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免税,免役。

也就是说,在大明朝当了官员后,就可以不缴田税了,也可以不用去当差役了。

赋和役,是大明的主要收入形式,而除了当官以外,举人和秀才也是都免的。

因为他们即便不当官,也被朝廷默认是备选官员了,与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样的。

秀才可以获得“食廪”,应召各地官学、私学的廪膳生员,由官府分发一定的粮食及日用品,一般能满足个人的生活所需。

到了一定的年限,或者如果对功名进取绝望了,直接去当地衙门混个吏员也是有,而且还不少。

不过这辈子当的官可能都不会太大,不入流,七八品也就到头了。

而说会俸禄的优免,这玩意并不是上不封顶,而是各有级别。

以天启年间的标准,京官一品是优免三十丁,也就是官员家中有三十个人都不用去衙门当差,服徭役。

另外、京官一品还能获得“优免田”一千亩,也就是一千田不用交赋税。

不过这项“优免”,却因为朱由检常常对官员动手,因此总是担心朝廷没银子而对自己下手的官员们,在畏惧朱由检的局面下,也会或多或少的交一点点意思意思。

此外、除了优免,还有许多来自朝廷给予的灰色收入,其中就包括皂隶银。

所谓“皂隶银”就是官员雇佣长年差役的银子,这个差役不是一般征用民夫抬抬扛扛的那些,而是衙门的捕快,班役,吏簿的雇佣银。

在大明朝,一般的情况,一个衙门差役的俸禄是当地的正官给,比如知县。

不过这银子虽然是知县给,但是这个银子实际上是朝廷出。

出多少,这是朝廷按照定额给地方的。

一般来说、朝廷是给了足额的,而这银子在正官的手中过了一手后再分发下去,那给多少,就不一定了。

如果有盈余,就是当官的灰色收入了。

例如今岁朝廷按照当初制定的县衙差役人数发银一百两,每人五两银子,一共二十人。

但由于这定额是多年前定下的,实际上县衙的差役只有十个人了,那么知县就可以只发五十两银子,把剩下的五十两贪墨。

这“皂隶银”是京官地方官都有,地方官员贪污这银子的行为,实际上朝廷也知道,不过历代皇帝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