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章 矿产国营(2)

,便继续说道:

“齐王兴大案,本就惩治了天下十数万官吏,而天下八省皆有大旱,浙江、南直隶又有洪涝尚未收尾。”

“我大明朝两京一十七省之中,有十省都遭遇旱情,外加上交趾刚刚收复不久,诸藩就藩又在即,若是再兴大案,则天下动荡,人人自危”

“须知天下贪腐官员,不仅仅有官员胥吏,还有燕山,还有士绅豪强,望万岁三思”

王安的话,渐渐抚平了朱由校的怒火,但这种怒火不是消失,而是被压了下来。

“你说的不错天下诸事繁多,我大明内忧外患,确实不应该大动干戈”

朱由校坐回到了龙椅上,稍微恢复了一些理智,双手搭在扶手上,很快变得气定神闲:

他拿起官吏定禄的新文册,而上面记载了日后官吏规定内的收入有哪些。

从正一品来看,毕自严规定了正一品正俸三千两银子,以及太医院的医治保证,除此之外便再也没有各种杂七杂八的免赋免丁。

正二品二千两,正三品一千六百两,正四品一千二百两,正五品八百两,正六品五百两,正七品二百两,正八品一百两,正九品五十两。

从品的俸禄是正品的八成,不过这个制度只存在八品及其以上。

九品分为正九品、从九品、次九品三等。

正九品为俸禄五十两,从九品为十五两,次九品为十两,而大部分燕山书吏都会是从九品,兵马的兵马和衙役则是次九品。

另外、这次管理定额后,胥吏都要从新参与一场会考,会考通过的则成为次九品官员,不通过则是继续实习,每年只有六两银子的俸禄。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一旦大明眼下一百二十几万胥吏通过会考,那么大明会骤然多出一千八百万两俸禄支出。

以大明的财政,显然是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来发俸禄的。

不过、既然是会考,那么考什么?什么时候考?怎么考?这就是朱由检说的算了。

毕自严在官吏定禄中夹了一张手书,而朱由校也拿出拆开看了看。

手书上,毕自严特别说了这是缓兵之计,大明真正需要的从九品人数,只有六十万人。

次九品的数量,则是在五十万人左右。

如果按照这个推行,大明最后的官员数量会达到一百一十二万,俸禄支出会达到一千五百万两左右。

这看起来十分恐怖,因为算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