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章 矿产国营(4)

很难,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行业的诞生。

银行

后世人都知道银行的存在、而与银行差不多的钱庄,实际上也是在明代发展起来的。

在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多元化货币制和多种货币混合流通状况,使得货币兑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

兑换业务则自西汉开始出现,到唐宋有所发展,始由金银店、柜坊等兼营。

宋元明虽然专行纸钞,但民间百姓依旧在用银锭和铜钱,而这也导致了银、钱、钞三品并行,市面上出现了多种公私机构商号兼营兑换业务。

大明宝钞经过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和朱祁镇的骚操作,在民间几乎没有任何可信任程度,这是朱由检为什么不去追求纸币,而是追求钱币的原因。

他要是用纸币发放俸禄,即便他的本意是好的,但百姓和军队、官吏们也会觉得自己吃亏,自己是被强迫的。

政策这玩意,一旦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被强迫后,那就执行不下去,比如正统年间的宝钞贬值后,百姓根本就不管朝廷的严令,而朝廷也只能放松百姓,取消用银禁令。

此后几代,哪怕私钱庞杂,铜钱轻重不一,成色各异,百官们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再提及宝钞。

没有宝钞,百姓兑换钱币不方便,因此钱庄就开始崛起了,而这便是大明版本的银行。

到了朱由检这个时候,大明各地的钱庄已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金融组织。

它们不仅参与金银兑换,还承包放贷,供给签发帖子取款的便利。

原来在两地联号汇兑的会票,也成为钱庄发行有钞票性质的信用流通工具。

此外,若干小规模的兑钱铺、钱米铺等,在农村相当活跃。

也就是说,朱由检要做的不是开辟一个新行业,而是要抢占一个已经半成熟的市场。

大明两京十七省,锦衣卫的调查中,一共有二千九百余家钱庄,这些钱庄占据多少金银,这点朱由检不了解,但绝不是一笔小数目。

指望朝廷承办银行,然后百姓络绎不绝的来存款,这个并不太现实。

现实一点的手段是,从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来承办银行,然后给官吏、皇店员工、军队发放钱币来更迭币制。

金融手段朱由检不是很行,但毕自严和李长庚、董应举这三个理财大家必然懂得怎么操作。

朱由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