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一章 开发东北(7)

年的时间里,单纯使用人力的情况下,黑龙江和吉林这两个地方的耕地面积,从一百六十万亩不到,飙增到一亿亩。

算上奉天的耕地,一共一亿五千万亩左右,其中有一亿两千多万亩属于新垦地。

这还是没有任何官方支持,而属于百姓自发屯垦的情况下。

之后张作霖大力支持的十年时间里,东北的耕地数量又快速增加了近五千万亩。

张作霖的惠农政策,无非和朱由检一样,发放农具,牲畜罢了,而朱由检比他多的政策则是包括了直接发放粮食这块。

朱由检的政策是没问题的,在他没有支持辽东移民和耕地前,辽东百姓不足三百万,耕地不到一千万亩。

在他颁布新政后第九个年头,也就是几年,辽东人口已经达到七百万,耕地三千二百万亩。

人口翻了两倍不止,耕地三倍不止。

这还是因为他在天启六年后,将开垦粮食标准降低后的结果,但即便如此,辽东耕地依旧以每年二三百万亩的数量而增长。

不过增长也会到头的,尤其是大明的辽东地区面积并不大,实际上能开垦的都开垦的差不多了。

百姓们有顾虑,觉得长城以外太远了,而且土地不能买卖,只能租借,另外关外还有建虏的骚扰。

这些顾虑,朱由检只要解决了,哪怕没有蒸汽机,三年后的辽东依旧能增加数百万亩耕地。

“想要前往关外屯垦的,朝廷按照每亩地二十石粮票来回,然后按照原价卖给当地的百姓,可以接收分年支付。”

“另外朝廷会组织军队护送他们北上,并且规划村镇,驻兵保护他们。”

“从瀛洲调回来的十五营兵马,补全之后便护送百姓北上,后续上直都督府也会调兵保护他们。”

瀛洲调回十五营兵马,这给了辽东足够的兵力,哪怕按照“一旗守一村”来规划,他们也能保护三百七十五个村的百姓。

哪怕这三百多个村只有十几万人,那每年也能开垦十几到几十万亩耕地。

“殿下”王承恩听了朱由检的话,不免提醒道:

“虽说眼下各地尚有近千万石的存粮,但百姓手里的地也不少。”

“按照这价格,每个百姓手里都有四五亩,但凡有个十几万人要涌出关去,那朝廷就能回收六七十万亩地,得拿出一千四五百万石粮票”

王承恩的话算是极为委婉了,实际上他很清楚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