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的百姓对于自家殿下颁布的政策极为信任。
如果这条政策颁布下去,那当地要面对的根本就不会是仅仅十几万百姓出关,而是几十万
几十万人,他们手里有二三百万亩耕地,真按照二十石一亩的价格回收,朝廷可拿不出四千万石米麦。
他这种思维,有限局限在了数据上,对此朱由检笑道:
“百姓拿了粮票,你以为他们会直接全部兑换吗?他们可带不走这么多粮食,况且放在家里也顶多三年就会霉变。”
“他们自己家里还有许多米麦,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会在前往关外后修筑房屋,然后过冬,等到明年自己的粮食吃完才会兑换粮票。”
“哪怕到了明年,他们也不会一次性把粮票兑完,今年辽东秋收的米麦,加上瀛洲的六百万石米麦,足够应付过去了。”
朱由检的话没有说错,辽东的百姓手里确实有不少粮食,而且经过这么些年的推广和旱情,粮票这玩意的信用力比银子还高。
辽东的百姓都是移民前往,粮票几乎伴随了他们在辽东落地生根的所有时间。
在他们看来,粮票到了手里,不管贪官污吏平时怎么贪污,只要周围有皇店,就一定能靠粮票兑换粮食。
因此只要维持着当地皇店的粮食数量,把粮食摆在那里让百姓安心,基本都不会爆发挤兑事件。
加上有熊廷弼、孙应元、袁应泰三人坐镇,辽东的吏治比起其他地方还算清明,所以百姓一口气兑几十石粮食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殿下教训的是,倒是奴婢想落了”
王承恩经过朱由检的解释,这才想明白。
御马监只需要发粮票,而粮票这东西,想印多少完全看御马监自己。
眼下御马监是没有数千万石米麦,但只要他们印了粮票发给百姓,百姓就会认为御马监有。
届时,只要百姓不发生大规模挤兑的情况,辽东御马监手里的粮食,足够百姓日常兑换。
这实际上和银行一样,大部分银行都没有纸面上的存款数,基本都拿去发放贷款了。
但只要不发生大规模挤兑事件,一笔笔小规模的兑换,它还是能拿出来的。
“行了,那就按照这样办吧”朱由检站了起来,看向正在擦嘴的孙守法,笑道:
“走吧,带你们去向万岁请安。”
“诶!”听到要去见皇帝,孙守法三下五除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