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三章 兄弟之争(7)

人在心中轻视百姓,视百姓不如畜生,而愚民便是实行文化专制,让百姓接收的外来消息尽是官府掌握的消息,长此以往,从而让百姓愚昧无知。

五术一环扣一环,只要施展成功,其治下百姓便会成为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灵魂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驱使。

驭民五术,朱由检早就吃透,然而他面对的不是被驭了两千年的民,而是两千年以来,一直活跃在庙堂的“民”。

因此,仅凭五术是惩治不了这些人的,只有凭最后的两术才能制服这些人。

朱由检从来都对驭民之术无感,但他也清楚,眼下的大明依旧是一个农业社会,而朱由校也是一个农业社会的君王,他不可能拥有工业社会的眼光。

在朱由校看来,农业的发展是王朝富强的根本,而战争的胜利则是战胜敌国的最主要手段。

农与战便是君王想要治理天下的最主要内容,想要达到“圣人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这一点,就要使百姓愚昧无知。

就这点来说,朱由校想的没错,因为驭民本质上来说,还是为了王朝的稳固,而王朝稳固,百姓才能更容易活下去。

盛世的百姓追求自由,而乱世的百姓只追求活下去。

王朝稳固,即便贪官污吏再怎么盘剥,大部分人的性命依旧能得到保障,但如果王朝不稳,那便是一场场屠杀与灾难了。

只不过,朱由检眼下要带着大明跨入工业社会,那封建社会的眼光和政策便需要被抛弃。

中原王朝,历来的制度都是“外儒内法而济之以道”。

表面上披上儒家的外衣,其本质依然是法家思想,把百姓当牛马,让他们成为一些不开化的人。

这也就导致中原王朝千百年来最不缺的东西,就是奴性和麻木不仁。

解放百姓思想是必然的,解放百姓压力也是必然的,这是工业之后的大势,是挡不住的。

因此面对朱由校的封建思想,朱由检只能深吸一口气道:

“若是百姓人人都能吃饱饭,穿暖衣,百姓又怎么会造反?”

“驭民之术固然厉害,但用了这手段的王朝,又有哪个活了三百年之久?”

“我大明眼下已经有二百六十二年,这个寿数时,秦朝与隋朝早就付之一炬,前元与东汉、西汉也纷纷作土。”

“便是那宋朝,也分成了两宋,苟延残喘在黄河以南一百五十二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