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通过抑制豪强,迁移豪强,才使得朝廷获得了数千万亩耕地,均贫富给了大部分平民。
牵连的豪强,往往一户数十乃至数百、上千人。
将他们迁移去交趾、旧港、南州,这便是最好的实边。
在李定国看来,自家殿下接下来,恐怕还要加大对士绅豪强的打击,直到没有士绅豪强能左右官场为止。
“真的能做到吗”
想着朱由检在做的事情,李定国不免觉得有些梦幻,或者说不现实。
他记得很清楚,官学政治课的教习曾经说过“均贫富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
教材是自家殿下写的,可上面的内容却和自家殿下做的事情相悖
以李定国的年纪,他着实不明白,为什么自家殿下会做出这么矛盾的事情。
“矛盾吗?”
“矛盾”
正当李定国端着饭菜在田埂上想事情的时候,身处大定宫的朱由检也对着旁边的朱由校询问,而朱由校给出的答桉也和李定国所想的一样。
均贫富论
这是朱由校手中拿着的,由朱由检编撰的一本书籍,而这本书籍的内容让朱由校觉得十分矛盾。
“弟弟说均贫富永远不可能,而想要维持一个王朝的永久又需要均贫富,那岂不是说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可以永久的存在?”
朱由校合上了这本书,带着疑惑向朱由检询问,而朱由检没有着急回答,而是沉默许久后说道:
“王朝的弊端在于,全天下,我们朱家便是最大的士绅豪强,因为我们执掌着权柄。”
“将王朝系与一人身上,这担子着实太重,许多人是挑不起来的。”
“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人都是太祖高皇帝,倘若期间再出一个英宗,那我大明到底还能不能存在?会不会有景皇帝那样能力挽狂澜的人?”
朱由检毫不在意的评价自己的“祖宗”,尽管他认为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前干得不错,尤其在张太后去世的第三、第四征麓川,让明朝西南边疆得以安稳百年,但这依旧洗不了正统年间第四次北伐“土木堡之变”的惨败事实。
提起明英宗,便是连朱由校都有些不太好意思反驳,毕竟自己这个祖宗确实不太行。
“按照弟弟的话说,那我大明”朱由校踌蹴着询问,而朱由检则是深吸了一口气道:
“国祚未断而延续三百年的大一统王朝从未出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