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耗死朱由检?那就比比谁的命长
真到了朱由检快寿终正寝的时候,或者他快要离开大明的时候。
朱由检保证会把这群家伙一波带走,最少让大明政治清明十几年。
“噔!”
“让一让!让一让!”
“枕木呢?!”
正当朱由检定下国策的时候,距离他七百多里外的朔州县可谓热闹。
历经一年半的时间,铁路的铺设终于从京城西站抵达了朔州地界,而与铁路一同到来的,还有大量的用工需求。
铁路沿边的朔州、代州、山阴、马邑、雁门关等地本来就因为大旱而无地可耕,百姓知道铁路募工,一日工钱十二文后,便纷纷来投。
一时间,从山阴到朔州这一百多里铁路的铺设居然聚集了十几万工人。
可以说,十几万工人几乎是挨在一起搞的线性建设,这样的用工需求,也委婉的表现了山西百姓的紧张和急迫。
虽说家中还有余粮,但架不住那余粮每天都在消耗。
因此,百姓们只能打工赚取银钱,以此去皇店购买米面。
那热火朝天的场景背后,是大旱带来的无奈。
铁路、水库、水渠、府道、县道、乡道
各种以工代赈的工程不断出现,却又在修建完毕后一拍两散。
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大同府和太原府的水库兴修了一百五十二座,水渠修建了七百三十二里,四百里府道修通,一千二百里的县道和一千九百余里的乡道尚在建设。
这些工程加上铁路,也不过勉强让太原、大同的三百万百姓中的一百万人有工做罢了。
说白了,就是每户有一到两个人去工地劳作,剩下的不是帮皇店做做散工,就是只能去太行山中找些野菜来缓解家用。
有水的地方还好,虽说产量降低了,但最少还有田可以耕种,而没水的地方,就只能去皇店的各大煤场工作了。
但即便如此,大明依旧创造不出可以让山西七百多万百姓有事情做的工作岗位,因此大量承受不了的百姓只能选择迁移。
诸如北直隶的宣府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便从五十多万人迁移到了仅有十几万人,大部分都前往了漠东省。
随着关外三省的设立,许多山西百姓也有了迁移的心思,毕竟这大旱真的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他们目前还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