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三章 喜讯不喜(4)

后果。

例如眼下的小西洋诸藩,如果大明停止进口他们的粮食,他们会在顷刻之间破产。

日后利未亚的诸藩也是一样,拥有最大人口市场的大明一旦停止进口他们当地的资源,他们也会在顷刻之间破产。

大国靠人口市场,靠武力和经济来养活自己,小国靠出卖人力,资源来养活自己。

朱由检要收复南、北亚墨利加,这代表欧洲失去了金银矿,但是这不碍事,他们依旧可以出卖别的资源来和大明贸易。

畜牧业是一条出路,其它的地下资源也是一条出路。

随着大明的人口不断增加,欧洲市场在大明对外贸易的比重会逐渐下降,直至没有存在的必要。

取而代之的,是诸藩与大明的贸易。

不过,就眼下来说,诸藩和大明的贸易,实际上才是大明如何扛过剩下十三年大旱的关键所在。

“据小西洋监察使卢象升回禀,印度厮当的诸藩已经开始种植国朝发放的水稻,不出意外的话,三年后诸藩就可以抛弃印度厮当的本土水稻,改种大明稻。”

“礼部和户部这边,已经和诸藩定下了明岁的贸易,分别为可作为饲料的三千四百万石籼米,以及直供麓川的六百万石大明稻米。”

“籼米会运往麓川制成饲料,随后不断运往西南各省,预计产量八十二万吨,可让三百余万头牲畜出栏,降低长江以南诸省的肉价。”

腊月二十二日,承运殿内,随着户部尚书毕自严的汇报,朱由检不断颔首,最后对不远处的曹化淳问了一句:

“今岁,国朝产油多少吨?”

“今岁国朝肉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约一百二十七万余吨,人均九斤,比起天启四年时的预估人均三斤,在原本的基础上翻了两倍。”

曹化淳的话,加上毕自严的话,基本上让朱由检安心了不少。

明代百姓之所以吃饭吃得多,主要还是因为油价贵,这和后世七十年代以前的大部分百姓是一样的,肚子里没有油水,很多家庭甚至就是用油刷一下锅,便是一家七八口人一顿饭的油,连半两油都没有。

随着朱由检推广花生,分散耕种,花生油开始走入百姓的家中,原本在天启四年时四十五文一斤的油价,也在今年降低到了二十文一斤。

之所以降低的不多,是因为消息传开的不行,加上种植花生的百姓也需要赚钱的缘故。

一亩土地,种稻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