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可以出一石半的米,收获最少七百五十文,但种花生,只能产出一石。
一石花生可以产出六十斤油,二十文一斤的价格卖出,便是一两二钱。
对于花生的收购价,皇店给出的是每石九百文,剩下的三百文里,又有二百文是榨油厂的人工,最后皇店赚取的只有一百文,还不算运费。
这还只是花生油,其他的豆油和菜籽油、肉油可以说皇店基本没赚取多少。
如今岁皇店售出一百二十七万吨油,但只赚取到了二百四十余万两,可以说每斤油只赚取不到两文的利润。
朱由检之所以大力鼓励产油,为的就是让百姓肚子里有油水,减少对主食的依赖和摄入。
人均九斤油,可以说单靠油,就能解决大部分百姓一个月的口粮问题。
朱由检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花生和大豆,进一步的推广到其它不易遭受灾害的地区,以免在接下来的大旱时,北方粮食、花生全面绝收。
保证人的肚子里有油水,那也就吃不进去多少米饭了,因此油和肉都是重中之重。
印度厮当的饲料可以让大明多养三百多万头牲畜,涌入市场的便是十数亿斤肉食,尽管对于人口庞大的大明来说,这些肉食也就是一个月的消耗。
但油和肉,这便解决了大明一亿四千多万人两个月的口粮问题。
“琉球府的耕地,眼下有多少亩了”
朱由检对毕自严询问,毕自严听后也回答道:“六百七十二万亩,人口一百三十五万六千余人。”
琉球府人口下降,这里需要毕自严解释,因此他解释道:
“自旧港开放后,加上琉球府人口稠密,因此不断有百姓南下迁移旧港,交趾等地,琉球府的人口和耕地,实际上已经较为平均。”
“六百七十二万亩”朱由检没有打断毕自严,并且他也不在意曾经二百余万人口的琉球府变成一百三十五万。
他想了想,这些土地如果有一半用来种植花生,那花生油的产量会增加二百多万吨,能让大明的人均食用油增加一斤半。
朱由检得保证大明百姓的人均食用油不能低于五斤,而眼下花生、大豆种植地大部分都在北方,一旦遭遇大旱,恐怕大明的花生油和豆油产量得腰斩。
“给琉球府的百姓解释一下,从天启十三年开始,琉球府必须耕种最少三百万亩花生,花生的收购价依旧是每亩九百文。”
南北粮价